齐鲁学刊

QILU JOURNAL

孔子·儒家·齐鲁文化研究

  • “成人”与“克己”——儒学中的自我与他者

    吴先伍;

    自近代以来,人们站在西方的立场上,要么批评儒家缺少自我观念,要么自觉向西方靠拢,认为儒家的自我观念高度突出,这都是对于儒学的误解。儒家强调人是社会关系中的人,主动将人置于关系之中,从而否定西方式的独立自主的个体性自我,因此儒家的关系模式不是一种“我—它”关系模式。不过,儒家的关系模式也不是角色伦理所展示的“我—你”模式,因为在角色关系中“成己”本身就已经潜藏着自我中心主义的风险,虽然其有助于社会走向整齐有序,但也会导致社会走向冷漠。因此,儒家要通过“克己”来消解“己”的自我中心主义残余,也就是通过“己”的情感性,将他者的悲惨处境变成自我道德行为的动因和依据,从而强调他者之于自我的优先性,而这也是我—它、我—你关系模式之外的一种新的关系模式。

    2025年02期 No.305 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9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王船山动态人性论的建构

    李慧子;

    王船山基于对程朱理气二分人性论的批判,提出了“性日生日成”的动态人性论。船山指出“义理之性”说不能成立,因为善不能离开阴阳二气而存在,且须在阴阳相继后得以实现,因而并不存在超越气而存在的纯善的义理之性。二气并非全善,二气五行之理就是人性,因而人性实有善与不善。“气质之性”说亦不能成立,因为气质并非凝固的、先天不可易的,气的变化也可以改变质。不能将人之作恶归因于气禀的优劣与才性的偏全,而应归因于滥用天赋自主权,以及以才之偏为由而不修为。船山超越先天普遍人性论及命定论,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人性的变化,既区分了“先天之性”与“后天之性”,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是对各种人性论的综合重建,更是具有现代性的意义。

    2025年02期 No.305 1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2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文献·思想·历史

  • 战国思想史脉络中的慎到与《慎子》

    张雪枫;

    《慎子》作为稷下学者少有的保留下来的著作,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慎子》被历代书志列为法家,又有韩非子吸收慎到之“势”的成说加固了这一印象。近年来,随着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的出土,我们对战国黄老思想有了新的认知,也激活了对战国黄老学相关文献的研究,《慎子》也在其列。从实际的考察来看,《慎子》思想以道法结合、君齐万民、因循无为以及得助成势等特征为主,具有深刻的黄老色彩。深入研究《庄子》《荀子》对于慎到的批判,可以弥合慎到形象与《慎子》文本之间的差距,从而将历史记载形象与文本典籍之思想合而为一。通过考察《慎子》与《黄帝四经》,可以进一步确定今本《慎子》的黄老道家基本倾向。由《庄子》《荀子》对慎到的批判,结合《韩非子》对慎到“势”思想的吸收,可以看到慎子的黄老思想在战国中后期发挥了较大的影响。

    2025年02期 No.305 2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由“证真”至“察伪”:汉魏孔氏家学研究路径的转向

    刘光胜;

    清华简《尹诰》诸篇证实梅赜本《古文尚书》是伪书之后,汉魏孔氏家学研究需要开启根本性的转向,即由“证真”转向“察伪”。汉代官学体制对于文献的传流、保存,至关重要。孔壁古文16篇没有立于官学,此或为其“复出之后又亡佚”的重要缘由。以孔僖、孔季彦为代表,谨遵遗训、训诂简明、不求利禄,是孔氏家族古文之学的显著特征。郑玄、王肃之争,意味着汉魏古文经学分化态势已经显明。而梅赜本《古文尚书》以学术融合为导向,荟萃诸家之长,训诂准确简明,全力彰显君圣臣贤的王道理想,是继郑玄、王肃之后古文经学发展的又一学术高峰。

    2025年02期 No.305 37-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2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伦理学研究

  • 马克思劳动正义观及其对劳动幸福的现实观照——兼论新时代高校劳动观教育的基本内容

    贺汉魂;赖明珠;

    马克思强调劳动是人的类本质活动,这是劳动幸福命题成立的根本理论依据。劳动应是实现劳动幸福的正义劳动,包括劳动过程正义与劳动后果正义两大方面,马克思劳动本质论说明了实现劳动幸福的劳动是劳动的有用性超过其有害性的劳动。马克思关于劳动的基本要素的论述说明了劳动主体正义与劳动客体正义是实现劳动幸福的根本前提。劳动主体正义的实质是劳动对劳动者的有用性超过有害性,公正分配劳动义务是实现劳动主体正义的根本基础。劳动客体正义即劳动资料(劳动生产而成的生产资料)所有权正义,马克思劳动主体正义论说明了全体国民是国土等自然资源的共同所有者,生产资料应归劳动者共同所有。马克思强调劳动是人的自觉意识支配的活动,说明了劳动动机正义是劳动幸福的深层动因。马克思关于劳动是过程性活动的论述说明了劳动过程正义是劳动幸福的关键环节,充分保障劳动权利是确保劳动过程正义、实现劳动幸福的关键环节。

    2025年02期 No.305 4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5K]
    [下载次数:1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以人为媒与他者临场:“闲聊”舆论的道德调节机制和规范机理

    李凌;

    道德舆论是与习俗、信念相提并论的道德调节机制,构成人类道德规范性的重要来源,不过学界对道德舆论缺乏足够的关注和研究,导致在理论上对道德舆论调节机制的理解不甚明晰,在实践领域道德舆论的规范功能难以有效发挥。“闲聊”作为口传道德舆论的重要形式,形成了特定的调节机制与规范机理。“闲聊”舆论凭借“以人为媒”的身体化技术,创生与熟人社会人的依赖关系相适应的切身性传播场景,尽管其道德话语特征呈现人云亦云且只具有平均的可理解性因而导向保守封闭,但在形式上由于他者的临场而发挥舆论调节规范功用,使得众人服膺于他律性的道德规范要求。

    2025年02期 No.305 5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3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当代社会媒介传播的责任伦理

    辛利利;徐椿梁;

    当代社会媒介传播给人际交互带来诸多便利,但也面临着应该如何沟通、传递什么以及如何传递的责任伦理。媒介伦理的目标就是要在社会公共群体中形成真、善、美的价值氛围,承担起传承人类文明的伦理义务。媒介伦理责任的价值定位就是媒介人守住自我的道德良心,按照应有的道德规则来规范自身的行为。但当代媒介传播依然存在价值虚假性、价值夸张以及媒介资本操控下的价值异化与娱乐泛化等伦理失范行为。对此,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媒介实践中的主导地位,同时注重加强媒介人的道德涵养。

    2025年02期 No.305 6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5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基层社会治理研究

  • 迈向党建统领的社区经营:新阶段城市社区治理的行动自觉

    尹雷;王思贤;

    以基层党建为抓手的社区治理创新是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形式。伴随着进一步深化城市基层治理“单位办社会”改革,城市社区逐渐沉淀和积累了包括单位遗留无偿划转的社区可经营性资产和多元协同治理下沉的公共福利资源,为新阶段推进城市基层治理创新提供了基础。日照市L社区通过强化基层党建,借由“悬浮破除”“情境适应”“统合共享”的治理改革实现基层党建统领社区经营。分析来看,新阶段党建统领的社区经营呈现出“党政到户”“单位在场”“空间叠化”的内在逻辑。强化基层党组织统合领导能力和社区服务事业兴办能力,成为新阶段城市社区治理改革的关键之举。

    2025年02期 No.305 7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0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法学研究

  • 刑事诉讼司法解释方法论的引入

    原美林;

    为了满足司法实践的需求,实现刑事诉讼法的内在价值,在刑事诉讼司法解释中引入方法论具有必要性。当下,方法论应用于刑事诉讼司法解释过程还需要在建构刑事诉讼司法解释方法论的具体操作中寻求解决之道,这有赖于刑事诉讼司法解释方法论自身的发展与刑事诉讼司法解释领域研究的突破。将方法论应用于刑事诉讼司法解释过程具有可行性,相关学科的方法论体系及相关研究成果都能为刑事诉讼司法解释方法论的构建提供借鉴方案,只是在刑事诉讼司法解释方法论构建时,必须重视其自身的特殊性。方法论应用于刑事诉讼司法解释领域将会从多角度、在多方面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2025年02期 No.305 8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5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行贿罪从重处罚情节的三维结构及其规范适用

    郑自飞;

    行贿罪从重处罚情节的规范适用,既要判断行贿行为是否符合从重处罚条件,更要解决如何进行从重处罚的问题。现有的综合分析论、中间线论、替代论等学说,因存在过度抽象性或机械性等不足,无法为行贿罪从重处罚情节适用提供可靠的理论参照。基于从重处罚情节的一般内涵,可从要件裁量、效果裁量、基准裁量三个维度把握行贿罪从重处罚情节的基本结构,进而指导其司法适用。在要件裁量上,要坚持禁止重复评价原则,明确行贿罪各从重处罚情节的构成要素,厘清其适用条件和范围。在效果裁量上,要明确从重处罚不等于最重处罚,原则上满足“方式从重”或“幅度从重”要求之一即符合从重处罚的基本要求。在基准裁量上,要平衡从重处罚与特别从宽情节的紧张关系,结合行贿罪的保护法益和具体情节的立法目的,在行贿行为对应的法定刑限度内综合判断从重处罚量度。

    2025年02期 No.305 9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7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经济学研究

  • 绿色税制体系的改革方向与建构路径

    刘帅;杨丹辉;

    绿色税制是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制度支撑。中国已建立起以环境保护税为主,以资源税、消费税等多税种为辅,并配套多项税收优惠的绿色税收体系。但绿色税制在实施中也面临地方财政压力增大、政策兼容性不足等障碍和挑战,在激励节能降耗、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引导绿色消费等方面仍有局限性,且存在与财政体制不适配的难题。因此,需在吸收借鉴国际经验做法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绿色税制定位,改进税率,做到“加减并举,提质增效”;优化政策工具组合,加强绿色税收与其他政策协同,加快企业绿色技术研发与创新成果转化;强化消费税调控,扩大绿色消费;深化央地事权与支出责任改革,塑造包容性与创新性兼备的绿色发展方式。为培育绿色新质生产力、全面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绿色实践营造更加完善、更高水平的税收制度环境。

    2025年02期 No.305 10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下载次数:6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王垚;李爱民;

    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之后,中国已经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但长期以来,中国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等国土空间分布失衡问题未能受到足够重视,已经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形成掣肘。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新征程阶段的国土空间开发应以“全域高质量发展、整体生态保护与局部重点开发有机结合”为特征,以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强空间分工与合作、开拓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提升重要功能区的保障能力为主要思路,逐步确定“四横四纵”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三大功能区。同时,为支撑创新驱动、制造业强国、对外开放、能源安全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还需要重点布局科技创新高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多层次对外开放聚集区、能源安全保障基地等功能区。在此基础上,新征程阶段的国土空间开发应以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完善区际利益补偿机制、实施分类管理的差别化国土空间政策、明确中央与地方责任和分工为施策重点。

    2025年02期 No.305 12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6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文学研究

  • “有味是清欢”:苏轼的饮食生活与文学创作——兼谈宋韵饮食文化的特点

    刘俞廷;

    苏轼的饮食生活十分丰富。在仕宦中,苏轼参与的宴饮活动既有宫中的大宴、曲宴,也有地方的同僚宴饮。与宫廷宴饮相关的文学创作以颂圣为主,而与地方同僚宴饮相关的文学创作多关注朋友交际,这两种创作都比较程式化。苏轼的日常饮食活动更为多样化,更具趣味性,并展现了他的生活状态与审美趣味。苏轼书写的日常饮食生活既包括亲自烹饪食物、酿酒煮茶,也包括与友朋互赠饮食、借食物戏谑调笑以及轻松愉悦的私下聚饮。在宋代文人中,苏轼的饮食生活与文学创作具有典型性。通过对食材饮品、酒器食器、用餐环境等方面的考察,可以看到宋韵饮食文化具有清简与雅致的特点。“人间有味是清欢”,宋韵饮食文化的特点对当代的饮食生活不无启迪意义。

    2025年02期 No.305 135-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8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刘师培早年的报人生涯

    关爱和;

    刘师培仅仅36岁的人生,以1908年为界被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903—1908年,刘师培在上海参加中国教育会,担任《警钟日报》主笔,加入同盟会,投身反清革命活动;在东京创办《天义》《衡报》,宣扬无政府主义;在《国粹学报》刊发大量的学术论文,积极参与旨在保国保种的学术革命;其政治革命、学术革命的作为和成就,使其被誉为革命军中的学术少年。通过对刘师培在上海、东京两地办报经历和学术实践的考察,可以揭示刘师培复杂多变的人生。

    2025年02期 No.305 14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铭文鼎(西周)

    徐倩倩;

    <正>长清区马山镇小河东村出土,现藏长清博物馆。通高20.0厘米,口径20.3厘米。口微敛,方唇,窄折沿,鼓腹,圜底,蹄形足,立耳微外撇。口沿下饰一组重环纹,腹部一组垂鳞纹,两组纹饰带之间有一周明显的凸棱。耳外部饰弦纹。

    2025年02期 No.30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空同集》六十三卷

    乔敏;

    <正>《空同集》六十三卷,(明)李梦阳撰,明嘉靖十一年(1532)曹嘉刻、嘉靖三十一年(1552)朱睦?增修本。框高18.4厘米,广14厘米。半页十一行,行二十字,白口,左右双边。版心中镌书名、卷数,下镌页数、文体。书中钤“余杭褚昌甄录七略四部之书”“问渠”等印。李梦阳(1473—1530),字献吉,号空同子,庆阳(今属甘肃)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官至江西提学副使。李梦阳工诗赋,倡导文学复古,是“前七子”之领袖人物。嘉靖七年(1528),他把一生所写诗文加以整理后,将书稿托付苏州刻书家黄省曾为其刻书。

    2025年02期 No.305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半亩方塘—鉴开》

    杜萌;

    <正>~~

    2025年02期 No.305 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