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钧林;
<正>在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兴未艾之际,回首反思改革开放以来儒学研究四十年的历程,一则可见儒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与成就,再则可见儒学停留在学术殿堂,前有辉,后有光,亮象牙之塔,炫学人之目,却未曾见诸当今行事而深切著明。这不免引人遐思儒学何以成了如今这般模样?儒学是义理之学,不知其义,不明其理,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如何其可!所以我们需要沉潜于儒学的义理世界,登堂入室,一探究竟。沉潜既久,耽于义理,而忽略儒学的经世致用,这又不免导致一偏。如何纠偏?
2019年06期 No.273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6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中江;
<正>一、儒家成就自身的智慧:人的道德自主性和自我反思广义的"儒家智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区分是非、对错的道理理性;二是明辨善恶、好坏的伦理理性。《论语》中谈到的"知"和"智",包括孔子说的"智者不惑"的"智",还有后来所称的"五常"中的"智",可以说同时就包括了这两个方面。但进一步来说,儒家的道理理性和伦理理性具有紧密的联系,不能截然分开,尤其是儒家主张的智、明智、明哲主要在于追求伦
2019年06期 No.273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下载次数:9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郭沂;
<正>现代化给人们的生活世界尤其人的精神世界带来了极其强烈的冲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物质生活极其丰富,人的个性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张扬。然而,伴之而来的是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怀疑和由此导致的精神的迷茫、错乱乃至崩溃。如何寻回人生的意义,将现代人从精神沉沦中解救出来呢?我以为儒家的人生智慧已经为我们提供了现成的答案。
2019年06期 No.273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7K] [下载次数:5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赵法生;
儒家的身体观的历史原型无疑是周代的威仪观,但威仪观诞生于儒学创立之前,威仪身体气象之形成并没有同时伴随着内在心性的自觉。孔子创立儒学,摄礼归仁,其身体观本于仁而达于礼,真正意义上的儒家身体观由此诞生。人性论在孔子思想中并没有充分展开,《性自命出》的性情论是儒学史上第一个系统的人性论,它把情设定为人性的内涵,它重视诗礼教化对心性和身体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其独特的身体观即性情化的身体观,成为孟子心性化的身体观的历史前奏。
2019年06期 No.273 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下载次数:6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吴晓番;
近代以来,以天道为基础的儒家传统政治思想体系经受了毁灭性的批评,天道与政治的合谋往往被视为导致王权主义乃至集权专制主义的根本原因。现代政治儒学试图复兴天道观念,以之为政治合法性基础或者良知的根据。这两种路径都将儒家天道观念本质化,无视其与传统知识系统和价值观念之间的共在关系,忽略了以天道为基础的儒家政治思想的有限性。对儒家天道与政治观念的本质化理解存在着思想性和历史性的双重迷失,且对儒家天道观念的现代转化毫无裨益。天道与政治不应当视为静态概念结构而应当视为实践话语,天道观念与政治权力互相生存、互相建构,才能深入到政治实践。在承认当前社会实在和社会观念的合理性基础之上,通过社会想象建构,儒家天道仍然可以成为现代政治思想体系的重要构成因素。
2019年06期 No.273 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下载次数:4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敬东;
汉朝发展至武帝时期,原有的政治体制已经无法适应社会政治发展的需要,各种制度问题不断涌现。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董仲舒以天道作为政治体制设计与运行的宇宙论依据,以身道作为规范政治体制要素及其关系的正当性基础,以政治家的实践技艺作为消解政治体制建构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权力问题的主要方式,对汉朝的政治体制进行了规范性的研究与设计,建构了系统的贤能政治体制。对董仲舒国家建构思想进行整体分析,并在此的基础上对其所建构的贤能政治进行反观与检视,有助于理解传统政治的特点及古今政治的分界。
2019年06期 No.273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4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升平;
朱熹行政哲学思想具有深刻的本体论、价值论和认识论意蕴。在本体论层面上,其以"理"为核心,确立了行政人格的性善基调;同时,其对理气关系的论述,为行政关系的固化和等级秩序的合法化提供了内在基础。在行政价值论层面上,朱熹以公为核心,阐发了理与公、公与私、公与仁之间的关系,确立了公的本体论依据、并划定了公与私的边界、明确了公与仁的实现路径。在行政认识论层面上,朱熹遵循"理一分殊"的逻辑,肯定了理在分布上的均等性与主体对于理之体认、践履的个殊性之间的二元分化,并指出了通过"即物穷理"而去除遮蔽,彰显人性中之天理、达致行政主体之人性彰明的路径。朱熹的行政哲学对于当代行政生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019年06期 No.273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4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寒鸣;
陆九渊是南宋时期的儒学宗师。他在中国儒学史乃至整个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他与朱熹同时而创构出与朱氏理学相异趣的心学思想体系,更重要的则在于他承继孔孟思想传统,尤其发扬孟学精义,倡明"天所与我"之"此心",抉发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意欲不仅使人皆成其为人,且更试图引导人不断提升自我精神境界,为君子成圣贤,这就使得儒学与现实社会生活以及现实社会生活主体的普通百姓有机结合,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儒学的社会化和大众化。从这意义上看,陆九渊的心学开启了明代中后叶平民儒学的先河。儒家提倡的君子人格由此不再遥不可及,而是人人可期;儒家的君子文化亦不再为经生文士所把持,而具有了普泛性的社会意义。
2019年06期 No.273 5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3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淼;
林希逸是南宋著名理学家,他从三教会通的视角出发,广泛引用《孟子》、《周易》、《庄子》和禅宗等经典解释《老子》,完成了《老子鬳斋口义》一书,使该书成为中国老学史上一部有特色的著作。从形式上看,他广泛引用儒佛道三教思想注老、解老,显示出平等对待三教的态度。但从实质上看,他是立足于儒家思想本位,从多角度、多方位对《老子》语义进行训释和阐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儒佛道三教在《老子》解释中的会通。
2019年06期 No.273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4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徐倩倩;
<正>器体高32厘米,口径20.5厘米,足径13厘米。粗矮圆体,侈口,腹微鼓,喇叭形圈足。腹部与圈足各饰两组兽面纹,两组兽面纹之间以扉棱为界。颈与腹之间、腹与圈足间均饰两周凸棱,腹与圈足间有两个十字镂孔。圈足内壁铸铭文"亚弓"二字。孔府旧藏。
2019年06期 No.273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易小明;
当今社会出现了一种较为普遍的道德评价标准的人我分离现象,即评价他人用较为理想的社会道德认知标准,而评价自己则用相对现实的个人道德认知标准,这带来了许多消极后果。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道德的理想化与人们行为现实化之间的冲突。要解决此问题,我们在提升人们行为道德性的同时,还得让理想道德向现实有所下放,即在改进思维方式、承认人性基本事实的基础上,建构全面、合理的道德认知系统,以提高道德评价原则的可渗透性,最终实现知行统一基础上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引领。
2019年06期 No.273 6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0K] [下载次数:5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赵平;
"智德"是关于智慧的道德,不是关于道德的智慧。"智德"是管理人的智力领域的德性,协调的是自我与其智力或者说自我与自我的伦理关系之原则与规范,而不应当只是保障其他美德正确践行的辅助性工具。"智德"的本质是如何道德地利用自己的智力。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智德具有特别的意义。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型社会,创新能力培养必须与智德培育同步进行,以助推科技伦理共同体的构建,将科技发展置于科技伦理框架之中才能保障其真正为人类谋福祉。
2019年06期 No.273 7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4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冯昊青;
面对现代理性破灭与权力渗透之下的主体危机,福柯借助于古希腊的生存美学思想和文艺复兴的人文理念,发掘出一条关于主体的审美化生存进路,试图以此来摆脱"大他者"的束缚,重新绽出生命的可能性。生存美学通过"极限体验"解构在宰制中沉沦的主体,运用建基于节制的生存策略推进身体的审美化,最终完成审美主体的重建。福柯对自由主体的执着追求,亦使以"关怀自身"为箴言的生存美学成为了美学化的伦理学。
2019年06期 No.273 8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2K] [下载次数:7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李超;赵浩;
社会伦理何以可能?在精神哲学视域下关键在于澄清两个问题:社会是什么?社会的伦理构造是什么?社会既是实体又是主体,社会的伦理构造可以从黑格尔的法哲学和精神现象学中获得理论证明:在法哲学中,社会作为由家庭向国家的过渡环节,它的真实内涵在于否定自身与超越自身;在精神现象学中,作为理性(精神)之客观性的环节,它最终要扬弃自己的矛盾的片面性而回归到精神的自身确定性,即精神的自在自为的状态,走向道德。社会作为伦理实体的环节之一,其特性在于过程性、否定性与有限性。因而,"社会伦理"之目的就是在人之实践的意志与人之认识的意识之间如何实现人的自由。
2019年06期 No.273 94-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2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何兵;张晓楠;
地方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宪法和法律对地方人大重大事项决定权做了基础性规定,但没有明确重大事项和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定义、内容和内涵外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各省级人大常委会根据中央精神纷纷立法或修法。但由于在一些基本问题上缺乏共识,各地立法规定差异较大,影响了法律制度的严肃性和法制统一。明确重大事项决定制度的概念和范畴等本体问题,可以确保在同一理论和逻辑层面讨论问题,使地方立法法理充分,制度设计科学可行,同时可为中央立法积累经验。
2019年06期 No.273 102-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8K] [下载次数:5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海涛;
《中国—东盟投资协议》为中国与东盟创设了"投资者—东道国"仲裁机制。该机制对于维护投资者与东道国的利益平衡,解决双方间的投资纠纷,促进实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国际投资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该机制在其实施规范、实施机构、实施方式与程序方面存在不足,制约了机制功能的发挥,亟需结合域外经验与自贸区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策略予以完善。
2019年06期 No.273 11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7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连秀丽;
随着青铜器的大量出土,现已发现两周时期百字以上铭文400篇之多,其中最长的一篇《毛公鼎》铭文长达499字。这些长篇铭文记事完整,叙事清晰,语言简炼,其中可见早期中国文体的发源情况:青铜铭文中祈福的嘏辞,是祝体文学的发源之一;两周时期的"诰"体铭文,与《尚书》六体之一的"诰"体的写作内容和行文方式是一致的;西周中晚期册命制度的建立,催生了"命"体铭文的成熟并形成模式化的写作方式;"铭者自铭",铭文的颂赞本质是中国早期"颂"体文学的活头源水;铭文的箴刺鉴诫功能为古代"箴"体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方向。两周铜器铭文以其记事的生动丰富和写作的不同方式,成为中国古代不同文体的滥觞。
2019年06期 No.273 118-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6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冷卫国;
梳理汉魏六朝的辞赋观念、历史分期和艺术特征,是该时期辞赋研究的三个重要维度。围绕着辞赋的源流、发展分期、价值功能、文体形式等,当时已形成了一定的辞赋观念。关于魏晋南北朝赋的发展演变,则大致经历了建安、正始、西晋、东晋、元嘉、永明、梁陈七个历史时期,北朝作为一个在空间和政权上与南朝相对立的历史阶段,在辞赋发展史上表现出了相对的特殊性和独立性。至于在辞赋的创作倾向上,则显示出了回归诗骚的抒情传统、辨名析理的玄学化以及因为诗赋互渗所表现出的文类新变现象。
2019年06期 No.273 127-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7K]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吕海龙;
唐徐彦伯有一首流传甚广的《赠刘舍人古意》诗,盛赞一位"文章世所希"的刘舍人。刘舍人文章水准之高,影响之大,当时已为公认。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学界至今尚未有人详考刘舍人确指为谁。与徐彦伯有过交游的"刘舍人"有两位,一是刘知几,二是刘允济。结合二人的仕途履历及其与唐玄宗、徐坚的私人关系等因素来看,可断定"刘舍人"即唐初文史大家刘知几。徐彦伯和刘知几二人在文史志趣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故徐氏赠诗给刘知几止此一首,而刘知几并没有回应,甚至刻意回避与徐彦伯共修国史等事实。
2019年06期 No.273 136-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1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聂国心;
蒋光慈小说的叙事有鲜明的特色,其在主题、题材、情节、结构、语言、人物形象和美学风格等方面都表现出与五四启蒙小说的不同追求,同时也存在难以调和的内在矛盾——以阶级属性来判定家庭的好坏,却让家庭专制意识借助阶级的外壳还魂;极力张扬革命和革命的集体主义精神,却潜在地流露出浓厚的个性主义思想;努力表现光明的前途,营造粗犷的阳刚之气,却仍留有难以排解的哀怨情怀。
2019年06期 No.273 145-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4K] [下载次数:5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齐红;
《风流图卷》是叶弥历经十年、不断修改打磨完成的最新长篇小说,这部作品选择1958-1968年这个历史时段作为人物的活动背景,演绎了一卷与我们的"历史期待"和"历史想象"相去甚远的风流故事。触及这段历史的苏州籍作家还有陆文夫、范小青、苏童、荆歌、朱文颖等,他们的长篇小说在历史叙事方面与《风流图卷》有一些共性:"历史"成为他们表现个体生命传奇的"酵素",是更有效突显人性本色和本质的一个背景,借助特定时段的时空信息,他们在最大程度上返回"日常",返回"个体",在那片特殊的历史天空下,为我们呈现了人性的更多侧面和可能性。同时,对"日常"、"个体"的专注也使得苏州作家的历史小说面临种种局限,在迈向"史诗"境界的路途中,苏州作家任重而道远。
2019年06期 No.273 152-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2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正>~~
2019年06期 No.273 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齐鲁;
<正>文宣王记碑,宋淳化二年(991)四月立。碑高1.42米,宽0.7米,厚0.15米。碑文为隶书,记给事中徐休复奉宋太宗之命祭拜孔庙之事。现存于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
2019年06期 No.273 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9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郝孝飞;
<正>~~
2019年06期 No.273 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5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