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树厚,张福明
论社会主义的就业目标苏树厚,张福明1.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是任何社会形态中都存在的经济现象,是社会劳动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和前提条件。从典型的意义上说,劳动者以就业方式实现与生产要素的结合是伴随社会化生产的产生而出现的。以分工、协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
1996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韩加明
从中英同期小说比较看宝黛爱情悲剧结局韩加明《红楼梦》后四十回对宝黛爱情悲剧结局的描写历来是红学界广泛争论的焦点之一。虽然大多数批评家持肯定说或有保留的肯定说,指责非难也十分普遍,甚至把这一点作为否定后四十回的重要依据。后者的理由之一是曹雪芹原意并非如...
1996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国雄
企业美论三题马国雄企业的美根源于以人为本当今的时代,人们不仅欣赏艺术美和自然美,而且欣赏属于社会美的企业的美。人们逛商店不仅仅是为了购物,同时也是希望到一个环境优雅的商店里从高质量的服务中获得一种充满乐趣的享受,使购物成为一种"享受购物"。有不少人就...
1996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利民
柏拉图审美接受理论简论赵利民著名的接受美学理论大师美国学者R·G·霍拉勃在他的代表作《接受理论》一文中指出:"在接受理论崭露头角的那几年,有些研究力图证实它对前代思想的依附。一般说来,先驱并不难找。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将净化归结为审美经验的核心范畴,...
1996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继武
论经验真理和理论真理李继武在人类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真理无疑发挥着巨大的能动作用。但只要审视一下真理的自身体系,我们就会发现真理可以在不同的认识水平上得到表现。这里的不同认识水平是指经验水平与理论水平两个层次。我们可将这两个层次的真理称之为经验真理和理...
1996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世宏
论问题的质和量杨世宏人类认识的每一个进步,都是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实现的。无论是科学认识论还是哲学认识论,都不应也不能忽视对于问题范畴的研究。本文拟就问题的质和量略陈粗见。问题是主体对客体的状态、本质、关系以及客体对主体的意义,在有所断定又未能完全...
1996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杜金亮
现代化与人才资源开发杜金亮世界发达国家发展的历史证明,现代化与人才资源开发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明确现代化的含义及其要求,研究人才资源开发对策,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现代化不是简单的抽象概念,而是一个复杂的具体的历史变迁与发展...
1996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治安
制度变迁理论与政府职能转换张治安转换政府职能,优化政府效率,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与完善的关键与核心。但在我国市场化取向改革不断纵深发展的同时,政府职能转换严重滞后,政府干预不足与政府干预过度同时并存,市场失灵与政府失效交替出现,从而在宏观上制约...
1996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金涵
清初诗人颜光敏金涵颜光敏(1640-1686),字逊甫,又字修来,号乐圃,山东曲阜人,康熙六年(1667)进士,官至吏部考功司郎中。曾任《一统志》纂修官,以诗文名重当时,与田雯、宋荦等并称为"十子",与兄光猷、弟光同称"曲阜三颜",著有《乐圃集》、《...
1996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常桂祥
权力制约与廉政建设常桂祥腐败现象的产生有着社会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背景等各方面历史的和现实的深刻原因,如何清除腐败,保证政治清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本文仅从权力制约的角度对此作一初步探讨。几千年的人类文化史向人们昭示了一个真理,即正如没有绝对的...
1996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郭延礼
近代外国政治小说的翻译郭延礼"政治小说"这一小说类型,最早源于英国,其代表作家是曾两度出任过英国首相的迪斯累里和曾任过英国国会议员的布韦尔·李顿。在日本维新第二个10年翻译文学勃兴时期,以上两位作家的近20部政治小说被译成日文,成为日本翻译文学中最走...
1996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5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刘厚琴
先秦儒家婚姻观刘厚琴婚姻是形成家庭的基础,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先秦儒家非常重视婚姻,对婚姻问题提出了许多见解,形成了系统的婚姻思想,对汉族共同婚俗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婚姻思想的遗产,值得我们今天认真总结、批判继承。一、关...
1996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1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崔一心
孔孟心性学说探讨崔一心以人类心灵中无意识领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现代分析心理学(或称精神分析)的创立,是人类认识自身心灵结构历程中的一场革命。随着行为主义心理学和作为第三思潮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迭兴,心理学说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当我们重审视人类认识自身心...
1996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冯继康,綦映红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投资行为的规范冯继康,綦映红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农村改革的深化,农业生产投资主体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原来传统的政府与集体共同投资的双重主体格局,逐步演变为政府、集体、农户"三位一体"的投资格局。而且从长远的发展视角来看,适应农村...
1996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贾燕红
唐后期河北道区域性经济的发展贾燕红唐代安史之乱后,首先在叛乱发源地──河北道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在大部分时间里,河北道主要被魏博、成德、卢龙、横海四个藩镇所割据。这些藩镇虽然在名义上归顺朝廷,但实际上是割据不臣的。它们有自己的军队,可以自署文武将吏...
1996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唐仕英,王相臣
郑玄史迹南城考唐仕英,王相臣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市)人,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后汉书·郑玄传》记载,郑玄曾"游学于周秦之都,往来幽、并、兖、豫之域",后客耕东莱,杜门注疏。黄巾起义时,他避难于徐州。时至今日,其足迹多不可考。然在今山东平...
1996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东
马骕史学试评陈东马(1621-1673年)字宛斯,一字御,自号揽斋主人,山东省邹平县孙镇人。他是清初有名的史学家,尤精于中国上古史的研究,有"马三代"之誉。马氏史学在中国史学史上影响很大。所著《左传事纬》一书曾得到世人的好评,顾炎武叹为"必传"之作。...
1996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威宣
论慎到的法律思想王威宣慎到(约公元前395-前315年),是我国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赵国人,根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早年曾"学黄老道德之术",由此可见,他是从道家分化出来的法家。他长期在齐国稷下讲学,成为稷下学派的主要人物之一。《史记》...
1996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光兴
布洛的“心理距离”说与王士祯“清远”诗论之比较张光兴E·布洛(EdwardBullough,1880-1934)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美学家和语言学家。他一生著述甚多,但真正奠定他在世界美学界地位的是《作为一个艺术中的要素与美学原则的"心理距离"》一文...
1996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9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白显鹏
论《左传》作者叙事写人的家族意识白显鹏从古至今,人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审视《左传》的文学性,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见解,尤其是关于《左传》人物描写方面的研究,已是硕果累累。可是,从以往的研究情况来看,人们或是注重单个人物的分析,或是根据人物类型作出...
1996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陈向春
五代“风流”与文化的奢侈陈向春中国古代诗词是今天的人们了解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材料,但是在新的文化参照系之下,确实已经陈旧的古典诗词作为文学文本的存在价值事实上正退居次要地位,而作为一种文化遗产的话语保存,对它的研究和全面阐释的价值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
1996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绍溥
明崇祯十三年的山东灾荒杨绍溥崇祯十三年(1640年)的灾荒遍及诸省,被明朝人称为"亘古奇荒",《明史》记载:"两畿、山东、河南、山、陕旱蝗,人相食."两畿是封建国家的"首善"之区,陕西、河南、山西已经历十数年的农民战争,灾荒受到了战争的影响.我国封建...
1996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杨家亭
资产重组与国有企业制度创新杨家亭1.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国有存量资产由于受"条块"限制不能自由流动而缺乏重组的机会。这导致了我国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中的有效供给不足与竞争性行业中部分国有企业设备闲置或半闲置的状态并存。一方面,能源、交通、通讯和...
1996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敏红
简论韩愈政论文的语言艺术李敏红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理论倡导者与创作实践者,对古文的改革与创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尤其是在散文语言创造方面,他不惟在理论上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而且能自觉地将这些主张运用到具体的创作实践中,取得了卓越成绩。在韩愈的散文中,...
1996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郭长刚
柏拉图社会政治学说的人性基础郭长刚希腊古典时代(公元前六至四世纪)的许多哲人都在关注这样一个问题:人到底是什么,应该怎样生存?作为回答,他们或多或少都对人性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据以形成自己的政治主张。本文选择当时的著名思想家帕拉图(公元前427-347...
1996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4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杨存昌
论苏轼以道为主的美学理想杨存昌北宋时期的苏轼,不仅在诗词、文赋、书画诸艺术领域都卓有建树,而且在文艺和美学理论上也独树一帜。考察苏轼在艺术创造和审美理想上的追求则可看出,其美学艺术理论明显倾向于道家,与先秦庄子和魏晋玄学有明显的承继关系。儒家重名教,...
1996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5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周国雄
论关汉卿对中国悲剧艺术范式的构建周国雄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和中国古代一流的剧作家,关汉卿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不仅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戏剧文学遗产,而且为中国悲剧艺术范式的建立作出了突出贡献。一、重在刻画"凡人形象"和西方比较起来,中国的悲剧艺术不够发达...
1996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姚垚
净角面面观(美国)姚垚一、净角在中国戏剧中的特殊地位中国传统戏剧中的角色行当依人物类型分为生、旦、净、丑。生行和旦行常居剧中主角地位,净行则多属配角。净角而能独当一面扮演主角者,在元明戏剧中实属罕见。其能于一折一出里有所表现,如《西厢记》第二本之惠明...
1996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徐善伟
刘勰与琉善史学批评思想之比较徐善伟在中西方古代史学发展史上,首次撰专文分别对文学进行总结批评的则是两位文艺理论家:中国南朝人刘勰(约465年-502年左右)和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希腊人琉善(Loucianos,约125年-192年左右)。此纯粹为一巧合之...
1996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许凌云
浅论隋唐儒学发展的历史趋势许凌云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隋唐两代颇似秦汉。秦汉是春秋战国列国纷争之后的一次大统一,隋唐则是魏晋南北朝乱离之后的又一次统一。汉唐的昌盛同儒学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如果说汉武帝的文化政策推进了西汉盛世的到来,那末,唐太宗的文化...
1996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0k] [下载次数:5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