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学刊

QILU JOURNAL

孔子·儒家·齐鲁文化研究

  • “不美为美”:从出土文献论先秦儒家“美”的建构——以“郭店简”与“上博简”为中心的讨论

    曾振宇;林蕴臻;

    “美”贯穿“由巫入礼”的全过程,体现“连续性”的思想形态,是建构先秦思想文化谱系的核心观念。然“郭店简”与“上博简”等出土文献中的“美”思想,学界鲜有论述。以《天子建州》“不美为美”“美为不美”的论说为切入点,儒简所论“美”呈现三个维度的意涵:其一从自然之维看,“美”指美质,表示真情实感的流露与依循天道的顺物。简文以“阴阳”同“文武”对照指示美的发生逻辑在于天道,说明“不美为美”是以推崇本然无饰的自然美体现反本修古的思想。其二,从人道之维看,“美”指文质中道、尚文尚质的人文美,遵循“体其义而节文”的美的规律说明“美”依境而生的非现成性。其三,从价值之维看,“美”是人性能力的完满显现,美感是具有悦乐特性的道德情感。简文围绕“义”的价值判断论证美善关系,强调人格的善与人格的美存在差异,礼乐是实现“美善合一”的进路,君子人格代表“美善合一”的最终达成。通过与孔孟论说相较,儒简思想的过渡性及先秦儒家“美”思想转承的真实面貌可以逐步展现。

    2025年03期 No.306 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天·人·德:董仲舒儒学教化思想的三维向度

    张志建;

    董仲舒更新先秦及汉初之儒学,依《春秋公羊传》而成《春秋繁露》,强调“以教化为大务”,其教化理论呈现“天·人·德”之模式。定向于“天”,唯天为大,“天”生“民”、赋“王”权以“教”民;指向于“人”,天生“中民”之性未善,待教化成善,取“中民”折中而教;导向于“德”,“务以德善化民”,“王”须“宜于民”,“中民”遵循“五常”之道,社会政治秩序讲求“三纲”之理。教化是董仲舒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以儒学教化求思想大一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具有深远的文化积淀作用。

    2025年03期 No.306 18-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北方王门张后觉良知之学的前后转进

    阮春晖;

    北方王门张后觉早年受泰州学派影响较明显,“天聪明”之说即其例证。“天聪明”强调良知对人之视听言动等生活行为的道德制约,以此使良知呈现,又使人的行为活动能回溯至道德本体。晚年悟得一良字,认为良即知,知即良,意在将知见、情识排除在良知之外,突出良知作为本体的崇高和纯一。张后觉之学前后有转进,其核心始终落于对良知之体的察识。但这并不表明张后觉之学只重本体而忽略实践,他的“合一之学”“只在实践”等主张,是良知本体走向生活世界的具体思路。从张后觉之学的前后变化中,也可以看出他的思想并非孤立地产生与发展,而是在阳明学的整体脉络之中。探讨阳明学在北地的实际面貌和传播情形,张后觉之学是重要且有益的视角。

    2025年03期 No.306 2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历史学专题研究

  • 深化“社会文化”取向——中国近代医疗史书写的疏通与分流

    姬凌辉;

    若从长时段视野将中国近代医疗史置于历史学发展脉络下进行回溯,其研究不免存在“社会文化”取向的研究范式转变。当前医疗社会史研究的边际效应递减日渐凸显,具体表现为疾病史研究存在同质化倾向,对卫生观念的生成、转译与中西混融情节的呈现相对单一,同时对卫生机制的研究也缺乏纵深感,总体上表现出研究理论与史料基础不够稳固的特点。特别是与中国近代医疗史当前研究的热度相比,医疗史的书写还存在单一面相的缺陷。有鉴于此,一方面应继续重视中国近代医疗史资料的挖掘与整理,将史料视为资源、方法与视角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可从“交叉的医疗史”“地方的医疗史”等路径入手,疏通堵点,导引分流,以期百川汇海,最终凝聚成“医疗生态史”。

    2025年03期 No.306 4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伦理学研究

  • 论实质平等内涵的应然扩展

    易小明;何礼广;

    传统的实质平等与形式平等的对应,其实是结果补偿性实质平等与形式平等相对应,在这种不完整的对应结构中,结果平等的内涵范围过窄,无法与形式平等的全面要求相称。因此,实质平等的内涵必须扩展,它至少要纳入条件平等的内容,才能大致与形式平等相抗衡。条件平等一旦纳入实质平等,它就与结果平等共同构成实质平等的两个不同面向,此二者的动态平衡推动人类社会向更美好的境地发展。

    2025年03期 No.306 6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构建宽容社会的困境与选择

    周谨平;李心玥;

    宽容通常被视为一种美德,而且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多样性,宽容在社会生活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社会生活中,宽容以社会差异为前提,以道德正当为标准,内生对社会权力的约束和对社会自由的关照。同时,宽容也面对道德相对主义的挑战、社会历史传统的阻碍和文化冲突的诘难。我们所期待的宽容以遵从公共理性为根据,以维护个人权利为底线,以表达道德善意为旨归。要构建宽容的社会,我们应当以权利为中心建设正义的社会制度,以同情为纽带培育包容的社会道德,以协商为基础构建开放的对话机制。

    2025年03期 No.306 7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桑德尔对罗尔斯式自我观念的批判及重构

    朱慧玲;

    桑德尔从道德主体和行为主体两个方面对罗尔斯的自我观念及其蕴含的“自我优先于目的”的主张进行了批评,在当代政治哲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他的政治哲学中最具特色和理论分量的部分。然而,目前学界对这两个方面的批判理论所进行的全面梳理稍显不足。对桑德尔提出的构成性的自我进行反思可以发现,桑德尔对自我观念进行的批判并非出于共同体主义的立场,而是为他的公民共和主义的政治哲学立场奠定了基础;他后期结合公民共和主义传统和儒家观念对自我进行的重构在很多方面仍然存有缺陷。

    2025年03期 No.306 8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智媒时代与传播社会学研究

  • 直播自习:智媒时代青年新型学习景观及其形式逻辑

    卢晓雯;

    随着智媒时代的到来,青年正以尼葛洛庞帝式的“数字化生存”方式勾勒自身的学习景观,其学习方式也在不断被重塑。“直播自习”以其陪伴式共学与单边性互动、主动式规训与全景敞视化监督、场景化呈现与沉浸式体验、趣缘性聚合与弱关系社交相结合的特点成为青年群体的新型学习景观。青年“直播自习”现象属于社会文化中的一种特殊样态,其形成与盛行受到社会文化系统中社会环境、个体自身、技术平台等多种要素的牵引与辐射。青年在享受“直播自习”带来的沉浸式学习体验、给予的拟态陪伴与情感激励的同时,还需意识到其背后隐藏的问题与挑战。深入分析青年群体在“直播自习”中的具体表征及其形成逻辑,洞悉青年群体在社会变革中与互联网经济加速下的亚文化现象,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当代青年的价值取向、行为特征、社会心态与网络实践规律。

    2025年03期 No.306 94-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教育学研究

  • 誉儿成癖:北宋眉山苏门的家庭赏识教育考论

    张文利;杭洁;

    北宋眉山苏门家风优良,传承有绪,人才辈出。其优秀子弟的养成与赓续,与美好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苏门长辈尤堪称道的“誉儿癖”,与现代教育学的赏识教育理念本质相通,是成功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家族长辈对子弟的信任与爱护、激励与赏识,形塑了孩子的自信,激发出强烈的上进心。因材施教、尊重个性,严格要求、宽严相济的做法,释放了孩子的潜能,助力了他们的成功。眉山苏门誉儿成癖的赏识教育对当今社会的家庭教育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2025年03期 No.306 104-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法学研究

  • 集体法益刑法保护的正当化初论

    莫洪宪;温艳华;

    对集体法益进行刑法保护是国家制度与社会秩序良性运转的重要保障,具有不可或缺性。不过,基于当前管控、抗制社会风险和治理各类新型犯罪的需求,在集体法益的刑法保护领域,大量增设抽象危险犯成为了集体法益侵害行为入罪化的主要方式,以至于出现了刑法规制的前置化、工具化、象征化、过度化与重刑化等情状,使得法益原有的刑事立法批判机能抑或刑法规制限缩机能受损。法益位阶的差异决定了法益保护位阶的不同,在合宪性架构内,集体法益的刑法保护不得与个人法益的刑法保护相冲突抑或抵触,两者具有关联性和同质性,需要保持相互之间的协同。基于此,应依据人权保障理念、法益保护原则、比例原则以及国家的基本权利保护义务证成集体法益刑法保护的正当化,并借由其基本构造中的三重属性合理限缩集体法益的刑法保护范畴,以有效规避和消除刑事立法不当扩张的危害,全面推动集体法益刑法保护的合宪性调控,从而有效实现刑法的法益保护机能与自由保障机能的融通。

    2025年03期 No.306 11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在线诉讼背景下直接言词原则的适用范围

    欧元捷;

    直接言词原则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有助力事实查明、增进诉讼效率和促进审判公开的价值,但其价值的实现具有显著的语境依赖性。只有明确直接言词原则价值实现的条件,才能在其价值空间内确定其适用范围。传统社会向商业社会的转型已经改变了适用直接言词审理的社会环境和制度基础,使直接言词原则的适用受到限制。在如今的信息社会中,审判公开与言词审理的解绑、证据形式及证据审查方式的变化、电子传输的普及化和便捷化等因素,进一步弱化了直接言词审理的真实、效率和公开价值。而在线诉讼的受案范围和审判方式,决定了在线诉讼不宜成为直接言词审理的作用场域,直接言词原则也不应该对在线诉讼产生约束。如此理顺直接言词原则与在线诉讼之间的关系,亦有助于在线诉讼建构和发展独立的程序原则与规则。

    2025年03期 No.306 127-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经济学研究

  • 日本政府债务管理的审视与借鉴

    樊丽明;丁冠森;

    当前我国政府债务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所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和风险防范化解,多次指出要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梳理发达国家在政府债务管理实践方面所积累的经验与教训,对于解决我国当前政府债务问题具有借鉴意义。其中,日本因其政府债务的特殊性以及与我国的相似性,启示价值尤为显著。因此,系统梳理日本政府债务管理的发展历程与现实态势,从何以举债、何以用债、何以管债(国债与地方债)等角度全面总结日本政府债务管理的整体情况,深入探究日本政府债务管理的来龙去脉并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系统认识,对于当前我国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2025年03期 No.306 138-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新型举国体制下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理论逻辑、典型模式与政府作为

    卞元超;白俊红;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新型举国体制下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正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为导向,围绕“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责任社会主体”的框架开展多元协同创新,助力实现长期技术优势和产业领先地位。因此,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出发,阐释在新型举国体制中通过调整生产关系、国家主导的资源配置以及多元主体协同,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高效衔接的理论逻辑,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在新型举国体制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表现为自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有效衔接,科技成果与市场应用的高效转化,以及技术、人才、信息与资金的相互渗透,即创新范式、价值实现与资源整合的统一。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需要充分展现新型举国体制下的政府作为,既要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变革,也要构建完善的协同创新生态与资源配置平台,更要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提升制度灵活性与可持续性,充分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2025年03期 No.306 150-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白妣垂鳞纹鼎(西周)

    徐倩倩;

    <正>现藏济南市博物馆。口径16.1厘米,带盖通高19.8厘米,木盖高7.9厘米。方唇,窄平折沿,双立耳微外撇,深腹略鼓,圜底,三蹄足粗矮。上腹饰窃曲纹,下腹饰垂鳞纹。器内壁铭文三行十一字“白妣作鼎其永宝用”。器盖系后配,木制,玉钮。

    2025年03期 No.306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左氏兵法测要》二十卷首二卷

    乔敏;

    <正>《左氏兵法测要》二十卷首二卷,(明)宋徵璧撰,明末剑闲斋刻本。框高21.5厘米,广14.6厘米。半页八行,行二十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四周单边,线鱼尾。版心下镌“剑闲斋”。卷端题“陈眉公先生鉴定,华亭宋徵璧尚木臆论,同邑徐孚远闇公评阅”,书前有方岳贡、周立勋、徐孚远、陈子龙、彭宾、李雯、蔡枞、宋存标、宋徵舆等人序言。宋徵璧(1602—1672)原名存楠,字尚木,华亭(今属上海市)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

    2025年03期 No.306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5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粉墨团成露气香》

    郝孝飞;

    <正>~~

    2025年03期 No.306 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