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学刊

QILU JOURNAL

孔子·儒家·齐鲁文化研究

  • 儒家正论的五元结构

    涂可国;

    儒家视域中的"正",既表达优秀人格特质,又用来评价社会关系、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如制度)的良好特性。中国古代文献中,"正"既有平正、无偏无斜、合规的含义,也有整治、修理、使端正的意蕴。儒家固然创发了正气、正德、正政、正家、正意、正风、正性、正法和正道等范畴理念,但更重要的是把"正"纳入身心关系、人己关系、义利关系、公私关系和名实关系的思维框架之中,阐发了正身与正心、正己与正人、正义与正利、正私与正公、正名与正实等概念范式,由此从主导方面创构了正论的五元结构,从而丰富了中国正论思想。

    2017年02期 No.257 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31 ]
  • 论孔子的孝道思想及其转化和发展

    牛嗣修;

    孔子对孝作了两个方面的解读:一是以礼解孝,一是以仁解孝。孔子前期主要继承三代之礼,主张以礼解孝,由于礼体现为制度性规范,以礼解孝,则孝极易沦为外在形式,因此孔子后期则着眼于以内在仁爱之情解孝,为孝礼奠定了深厚和坚实的伦理情感基础。以仁解孝,更能够反映和契合孔子原创性的仁的思想。他引仁入礼,以仁释礼,以仁解孝,孝道思想实现了从外在向内在的转变,其内涵较以往更加充实和丰富,这是孔子对孝道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然而,孔子同时又兼顾两者,并不偏废,只是有所侧重。以礼解孝和以仁解孝既各自独立又融为一体,成为孝道思想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

    2017年02期 No.257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90 ]
  • 法者因天理:宋明理学义理法再论

    徐公喜;

    中国传统社会法律属性的演变可以归结为两个阶段,一是从先秦到汉唐的伦理法阶段,二是从宋到清的义理法阶段。宋明理学实现了由伦理法律化到法律义理化的转变,其义理法属性突出体现在"法者因天理","国法"具有依靠、源于、支撑维护以及因袭顺应"天理"等含义,强调了"天理、国法、人情"三位一体的现实理性追求。

    2017年02期 No.257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9 ]
  • 梁漱溟“中国式民主”思想探析——兼论儒家思想与协商民主的关系

    卢兴;

    梁漱溟在肯定民主理念之普遍价值的同时,更为强调民主制度与中国特殊文化传统的适应性,对"中国式民主"进行了理论思考和制度设计。在其乡村建设理论中,他继承了儒家的政治传统,提出"人治的多数政治",对西方代议制民主的两大基础"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和"法治原则"予以颠覆,凸显了中国社会和文化传统的特质,表现出鲜明的协商民主的色彩。儒家思想与协商民主具有很强的亲和性,能够成为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积极资源。

    2017年02期 No.257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7 ]
  • 毛泽东对传统“大同”理想的传承和超越——兼论正确地看待毛泽东的“大同”实践

    周东娜;

    毛泽东对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概念情有独钟,在文章和著作中多次明确地把它作为自己心目中的奋斗目标和社会理想而加以使用,即此而言,毛泽东笔下的"大同"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无疑是对传统"大同"理想的自觉传承。与此同时,毛泽东还结合时代条件和现实需要对"大同"进行阐发,从而在特征认知、空间把握、实现路径和方法策略等多个方面实现了对传统"大同"理想的超越。毛泽东晚年积极推动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当时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公有制理论与中国传统"大同"思想相结合的一种实践探索。其出发点无疑是好的,只是由于没有全面客观地把握基本国情,同时急躁冒进、急于求成,终成毛泽东"大同"理想的一次并不成功的实验。

    2017年02期 No.257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73 ]

  • 《通典》所记卢恺与薛道衡除名事考论

    时亮;

    杜佑在《通典》中论及我国古代人事制度变迁时,下了一则以卢恺和薛道衡二人被除名事件为背景的论断:"后周以降,选无清浊。"杜氏此论成为当今法史学界不少学者论证隋唐之际在观念与实践上皆已打破"士庶之别"的主要论据之一。详细考察该论断所指涉的具体事实及其发生背景,并进一步依据原始史料予以分析,可知杜佑这一论断不能有效支持法史学者前述论点。另外,由杜氏这一论断所依据的史源推测,其撰著《通典》时极有可能并未见到《隋书》这部最早的隋代专史,而其论断的主要根据是《北史》之"卢柔传附卢恺传"。

    2017年02期 No.257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5 ]
  • 屏盗碑与五代地方贼患治理

    孟凡港;

    《济州刺史任公屏盗碑》与《卫州刺史郭进屏盗碑》作为中国古代屏盗碑的典型代表,藉之可管窥五代时期地方贼患治理。贼患产生由多种因素造成,如割据纷争的军事战乱、繁重的赋役与频发的自然灾荒、浇漓的民风与山幽薮深的自然地理环境、鸡鸣狗盗与犯罪之徒转化为盗等。统治者采取诸多措施加以屏盗:量才授职,任官唯贤;重典治盗,武力剿杀;赦罪招抚,加强防备;政治宣教,宽惠爱民。

    2017年02期 No.257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0 ]
  • 当仁不让于师:“楚辞之争”与陆侃如对胡适的驳辩

    徐坤;

    近年来,学界对胡适和陆侃如的师徒关系逐渐予以正视,但仍缺乏专门系统的梳理分析。在学术成长之路上,陆侃如一直得到胡适的青睐和栽培,也深受胡适的影响,但在学术理念和方法上却不尽一致,甚至有很大的分歧,这由1922年发生在师徒之间的"楚辞之争"可见一斑。一些学者因此常把陆侃如放在胡适的对立面,实际上,陆侃如虽然在某些方面与胡适有不同程度的分歧,但作为胡适一手栽培起来的现代古典学者,就其基本学术立场而言,他们无疑志同而道合,彼此间的讨论和分歧是同道间正常的交流互动。讨论过程中,作为弟子的陆侃如坦率批评胡适的方法观点,可谓当仁不让于师;而胡适主动请弟子批评自己的论作,对弟子的批评质疑不以为忤,平心回应,也足可谓之虚怀能容,雅量可佩。可以说,现代楚辞研究正是在胡适与陆侃如等弟子们自由活跃的交流互动中生成发展起来的,而胡适与陆侃如师徒二人的创始之功尤其不可泯灭。

    2017年02期 No.257 4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37 ]
  • 海外汉学成果译介与学术批评机制的建构——由平势隆郎《从城市国家到中华》的译介及其内容误谬说起

    时培磊;

    日本学者平势隆郎所著《从城市国家到中华:殷周春秋战国》一书,随着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丛书的编译出版而在中国学界广为流传。该书在基本史实上存在着诸多讹舛,学术观念颇多谬误,例如判断《春秋》一书修成于战国时代,是田齐政权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而纂修,而《左传》是韩国为反击齐国而作等,荒唐离奇,了无实据。这些谬误源于作者对中国先秦君主纪年体系和演变的偏执认识,表现于作者的《新编史记东周纪年》一书。海外汉学成果的译介对中国学术界非常必要和重要,但引介的同时还应有相应的批评跟进,一方面通过正常健全的学术批评增进对相关成果的关注和理解,另一方面通过批评及时指出其中一些明显谬误,防止对中国学界尤其是初学者的误导和淆乱。

    2017年02期 No.257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7 ]
  • 行政法治化中的群众工作方式调适

    张益刚;刘涛;

    群众路线是我国法治建设中的重要政法资源,但传统的群众工作方式在行政法治进程中需要予以调适和矫正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通过对成都金牛区曹家巷"自改"模式等城市拆迁改造典型范例的考察,可以看出,传统的群众工作方式的法治化调适方向,应当是在公民主体意识觉醒过程中克制"法律家长主义"的边界、在利益多元化的格局下完善公共利益界定的程序机制、在行政执法的成本效益核算逻辑中植入少数人权利保障的宪政维度。

    2017年02期 No.257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9 ]
  • 监视居住的异化与规训

    宋远升;

    作为我国传统的五种刑事强制措施之一,监视居住自创设起就争议不断。在2012年刑事诉讼修法中对该强制措施进行了修正,却引来更多的关乎其存废或者修改的争论。针对此问题,应当从监视居住适用的现实境况着手,分析监视居住制度设计方面的合理性及科学性问题,且从深层次对监视居住与基本权原理的关系进行反思,从而确立一种对监视居住进行技术及价值两方面改造的路径。

    2017年02期 No.257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9 ]
  • 比较法视野中国际刑事诉讼逮捕论析

    申世涛;

    国际刑事诉讼中的逮捕与国内法上的逮捕本质并无区别,都是临时性的强制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但有其自身特征:如执行主体的间接性和不特定性;逮捕对象涉罪的国际性;逮捕即时性和逮捕后羁押时间的暂时性;逮捕程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等。国际刑事诉讼中的逮捕主要有持有逮捕令的逮捕和临时逮捕两类。国际刑事诉讼中的逮捕与羁押是两种不同的强制措施,二者的关系是逮捕前置;逮捕后的羁押是常态。

    2017年02期 No.257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46 ]
  • 法治中国:自由的正义与限度

    陆丹;

    自由是人类结成社会的本质需要之一。进入现代社会,正常的社会即法治社会,这个社会应该创造条件自动扩展人们自由的宽度,即更广泛的自由;应该以法治保障每个人的自由以达成自由的深度,即稳定可靠的自由。不断扩展自由的宽度和深度以及依法实现自由是人类正义的事业。这种正义的进程会受到社会特定文化传统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影响而具有一定限度。前者影响特定社会发展自由的方式,后者影响社会发展自由宽度的时间进度。创造条件不断自动发展自由的宽度和依法自动发展自由深度的社会,才具有正义性。

    2017年02期 No.257 7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1 ]
  • 中国梦与中国力量

    何孟飞;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主体是我国各族人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其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生产力,从层次上可以分为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其外在表现形式体现为由硬实力与软实力构成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综合国力;它是亿万人民群众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产生的合力。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激发中国力量的不竭动力。

    2017年02期 No.257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5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75 ]
  •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伦理解读

    刘飞;

    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具有深厚伦理意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共同体的发展史是人类道德生活的进步史;共同体不仅是政治共同体,更是伦理共同体;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共同体的伦理价值追求。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对于反思和应对现代性问题以及当代人追求和理解自由,从哲学上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关系具有重要的伦理启示。

    2017年02期 No.257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6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62 ]
  • 命运共同体的科学认知维度

    钱广荣;

    习近平提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代国际话语,是基于人类社会整体发展之客观要求的哲学大智慧。科学认识和把握命运共同体需要分析其现实形态的利益共同体、精神共同体和管理共同体的内涵及其逻辑关系,在此学理前提下,可基于唯物史观视野揭示和说明命运共同体作为历史和民族范畴的社会根源,进而提出优化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理路。

    2017年02期 No.257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4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5 ]
  • 农民合作社参与供给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绩效与问题

    孙迪亮;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需求的增量化、多样化和个性化,与有限的公共服务供给之间构成尖锐矛盾,客观上要求农民合作社的积极参与。农民合作社参与供给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具有确切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事实表明,农民合作社已经通过多种形式、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供给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其实践绩效不容否定,但由于制度环境欠佳、政府支持乏力、内部运作不良等方面的原因,农民合作社参与供给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能力、动机、内容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缺乏应有的持续性和长效性。

    2017年02期 No.257 104-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70 ]
  • 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研究述评

    高然;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及其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催生了大量关于金融市场对经济波动影响的研究,对金融因素的关注已成为经济周期研究乃至宏观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并已形成一个重要的新兴研究领域,即金融经济周期理论。金融经济周期理论有效地弥补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在解释现实经济波动中的不足,代表着宏观经济周期理论的变革和前沿。近年来,金融经济周期理论在对金融摩擦与金融加速器机制、房地产与宏观经济波动以及金融中介与金融冲击等热点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备受瞩目的进展。可以预见,把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前沿方法与中国的现实经济问题相结合,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宏观经济研究的热点方向。

    2017年02期 No.257 112-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6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80 ]
  • 论先秦文学文献的形态特征

    韩高年;

    先秦文学经历了由口耳相传到书之竹帛的特殊发展过程,因此先秦文学文献的形态也经历了比较特殊的演变过程。从现有的材料来看,先秦文学文献至少应当包括转化为书面形式的口述文献、书面文献和图画实物文献三类。其中口述文献代表了"口述"文学传统,书面文献则大多出于实录或由口述文献通过书面化的转写而来,代表了书写传统;图画与实物类文献与前两类文献同属共同的礼乐语境,可与之相辅相成。厘清先秦文学文献的上述类型、特征及相互关系,可以深入揭示先秦文学生成的礼乐文化背景。

    2017年02期 No.257 12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6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58 ]
  • 枚乘的创作、思想与行迹论略——以对其作品语源的考察为中心

    赵建成;

    枚乘是西汉前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通过对其作品语源的考察,可知其思想兼综纵横家、道家、儒家、兵家等,其中纵横家、道家、儒家的思想在其身上有明显的体现。枚乘的人生去取均与此多元思想与人格密切相关。而思想兼综诸家的情况在西汉前期文人中具有普遍性,它是战国末年以来诸子百家由争鸣走向融合的思想与学术生态的反映。

    2017年02期 No.257 126-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87 ]
  • 元代科举对元代文坛格局的影响

    任红敏;

    元代科举长期废而不行,统治者用人重世家重根脚,士子文人失去了传统的仕进之路。另外,元代重经济、义理而斥词章的学术取向和人才倾向,均对元代文人的思想和生活状况产生了深远影响,进而影响了整个元代文坛的格局:元代士人阶层重新分化,文人群体雅俗分流以及多族士人圈的形成,成为元代所特有的一个文化现象。

    2017年02期 No.257 13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5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79 ]
  • 《红楼梦》杨/霍译本的翻译策略及规范研究

    耿瑞超;王冬竹;

    文化翻译是语言组织和策略运用的再创造过程,其所追求的目标是将语境中蕴含的文化信息完整地呈现给读者。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做的种种选择更受到翻译规范的制约。针对《红楼梦》杨/霍两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定量统计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推导翻译规范的理据性,并试图论证"特定的翻译策略是因为其遵守了特定的翻译规范"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2017年02期 No.257 140-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6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52 ]
  • 在“科学”与“人文”之间——五四新文化倡导话语辨析

    石在中;

    五四新文化倡导期间,足以代表"科学话语"的是中国科学社及其《科学》月刊,但该刊主持者之一任鸿隽是以文学革命"反对者"的面孔出现的,《科学》在话语层面与《新青年》相对立。与《科学》的"科学话语"的对立显然不利于偏重"人文话语"的《新青年》的新文化倡导,如把"灵学"视为"迷信",而与"科学"相对立。改变《新青年》与《科学》之间话语隔阂的,是1917年出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而真正实现"人文话语"与"科学话语"相联系的是胡适。但是,对于五四新文化倡导而言,实现"科学"与"人文"之统一与融合,仍然是一个远没有解决的问题。

    2017年02期 No.257 14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4 ]
  • 论冰心“爱的哲学”的文化心理建构

    吴竟红;

    冰心"爱的哲学",或可叫做"母爱哲学",其中包含着她接触到的各种文化的部分性征,以及受宗教神秘主义和儒家影响而形成的"泛爱"倾向。冰心"爱的哲学",一则受到基督教一神论的上帝创世权威形象的影响,二则是在童心的影响下把基督教超自然的"爱"的上帝想象在了自然中,因而又与泰戈尔的"泛神"、"泛爱"思想发生了共鸣。冰心创作对"泛爱"倾向的人生哲学"由信到疑,因疑而更信"的风格可以从"自然的倾向"和人本主义方面来解释,这两个方面同时也构成了冰心"爱的哲学"的文化心理建构。

    2017年02期 No.257 150-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5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28 ]
  • 命名的尴尬:当代文学史上的胡风派

    黎秀娥;

    胡风派研究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个案,但关于胡风派的命名、构成及其相应的精神内涵一直没有明确的界定。当代文学史上的胡风派不仅是一个具有同人倾向的文学群体,他们还代表了五四以后的一种文学追求和文学信仰,体现了一种相同的精神品格。胡风派虽然在1955年以后命运多舛、各自飘零,但这个群体实际上形散而神不散,他们历经劫难而不改初心,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考察胡风派经过炼狱的人生姿态和精神走向,对于深入了解一个时代的文学和文化大有裨益;探究胡风派文人的思想、经历、人格和精神坚守的深层原因,检阅他们留下的精神遗产,以此反思一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心态和人格,对当下知识分子的精神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2017年02期 No.257 15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8 ]
  • 国画

    杨辉;

    <正>~~

    2017年02期 No.257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6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