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学刊

QILU JOURNAL

  •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在《诗经》学史上的意义

    赵沛霖

    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是最早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进行《诗经》研究的学术著作。它以全新的思想观点、解读和阐释的优势以及对多学科研究成果和方法的整合,把《诗经》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充分显示出唯物史观作为学术研究指导思想理论的巨大意义。

    2004年04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51 ]
  • 孔子传说中的“巧女”故事

    陈金文

    古代文献中记录的与孔子相关的"巧女"故事,大致有《孔子与浣女》、《孔子与采桑娘》及《孔子遇路妇》等三种;近年完成的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资料记录了多种与孔子相关的"巧女"故事。这些传说讲述了发生于孔子与智慧女性之间的故事,故事中的女性主人公表现出过人的才智,为孔子钦佩、赞许。孔子传说中的"巧女"故事,由于传播的时间久、范围广,所以积淀着不同阶层、不同时代的文化观念。就其表现的主题看,上层社会思想家通过其宣扬礼教思想;社会中下层则借以肯定或赞扬女性的智慧;进入现代社会后,普通群众讲述的该类故事则在肯定女性智慧和劳动者自身价值的同时,还有了批评或贬抑孔子的倾向。

    2004年04期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98 ]
  • 论钟嵘《诗品》关于流派问题的理论建树

    陈文新

    中国古代的文学流派理论,包括两个方面,即:中国古代关于文学流派问题的理论和中国古代各文学流派的理论。钟嵘《诗品》对流派统系、流派盟主和流派风格的论述,标志着中国古代关于文学流派问题的理论已粗具规模,并在思辨层面达到了较高水准。《诗品》在中国文学流派意识(包括统系意识、盟主意识和风格意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其不容忽视的地位。

    2004年04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33 ]
  • 从华亭之游看余怀的遗民情结

    朱丽霞

    《三吴游览志》是余怀游踪的忠实记录。在此游记中,余怀借山水之漫游,写逸士之胸襟;托文士之雅集,吐亡国之忧愤;藉歌女之遭际,叹前途之多歧;借友人之凋零,申己志之坚贞。余怀的《三吴游览志》寓意深刻,寄托遥远,已非单纯游览层面的意义,而是他的遗民情结的载体和生动写照。

    2004年04期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70 ]
  • 论文化迁移对语言交际能力的影响

    刘延征,李庆学

    文化迁移往往会导致交际困难、误解、甚至仇恨。语言交际,特别是书面语言交际不仅受显性文化的影响,更受隐性文化的影响。隐性文化渗透于显性文化的各个层面,时时刻刻控制着人们的所思、所说和所做。文化差异的高度敏感有助于促进文化的正迁移,提高人们跨文化语言交际的能力。

    2004年04期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1 ]
  • 对鲁迅与章太炎的联系及其“五四”意义的再认识

    陈方竞,穆艳霞

    章太炎与鲁迅对浙东学术思想的承续性发展,显示着"鲁迅与章太炎之缘"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变革中的文化意义。章太炎与鲁迅所确立的"取今"与"复古"的变革取向及其对"魏晋文学"观的选择,构筑了"五四"新文化、新文学发生的"浙东文化"背景。

    2004年04期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58 ]
  •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工具理性与科学理性

    周海波

    理性精神是中国文学现代性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启蒙主义精神特征以及强大思想冲击力和渗透性的重要表征。中国现代文学的理性是与现代传媒联系在一起的。媒体是人的延伸,它改变了人对世界、社会以及人类自身生命与生存方式的认识。

    2004年04期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7 ]
  • 田汉话剧创作方法的有机构成

    刘方政

    单纯地用浪漫主义或现实主义概指田汉的话剧创作很难正确地解读其作品的实质。以中国戏曲文化为本,积极地吸取现代派戏剧的有益营养,坚韧地执著于现实人生而发挥创作主体天性中的浪漫主义特长,或者简单地说,在民族传统戏曲文化的基础上,现代、现实和浪漫的三结合,即是田汉话剧创作方法的有机构成。

    2004年04期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8 ]
  • 论1921年《小说月报》的改革及其意义

    谢晓霞

    1921年的改革作为一道分水岭将《小说月报》的历史划分成了两段。改革前后的《小说月报》尽管在期刊范式和对读者接受的重视方面有许多传承的地方。但是,由刊载内容、文体以及主体队伍所构成的巨大差异表明,它们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文学时期,具有着截然不同的传媒特征。

    2004年04期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29 ]
  • 论“京派”与“海派”创作的话语边缘性

    黄德志

    20世纪30年代,"左"倾政治话语借助社会的中心主题———革命,成为时代的权威话语和主流话语。"京派"与"海派"对文艺功能的认识、对文艺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的要求,都与左翼主流作家有较大差异,他们所追求的是一种注重文学审美价值的文学性话语。这种话语显然具有一种边缘性特征,不可能被时代普遍认可与接受。

    2004年04期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1 ]
  • 张爱玲散文的哲学意蕴

    胡克俭

    张爱玲散文表现了人生的虚无和存在的荒诞,以及由此而来的那种焦虑、孤独和绝望,这成为张爱玲基本的人生观和她着重表现的生存体验。张爱玲散文的虚无主义意向与她独特的人生经历有很大关系。

    2004年04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5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5 ]
  • 九十年代女性主义写作的再审视

    杜霞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主义写作试图在对女性本体经验的表达中建立"女性自我"的内在联系,但其对性别体验特异性的强调和对个体内心世界的刻意维护,又导致了女性主义写作与男性世界的隔绝。这种性别和文化立场上的孤绝姿态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女性主义写作的深度开掘。

    2004年04期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4 ]
  • 当代城市消费与文学叙事策略

    宋晓英

    世纪的转折和社会的转型带来文学接受主体期待视野的转变,城市文学在表述策略上也逐渐贴近世俗,表达新的审美价值取向。文学所折射的生存观念及叙事内容和形式的转变,以及网络文学所代表的未来文学的趋向等方面,构成了世纪末城市文学的文化时尚,并对当代文学叙事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2004年04期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37 ]
  • 马克思论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侯衍社

    资本主义社会是现代社会的开端。它作为现代社会的代表形式,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工业化,这是现代社会的最基本特征;世界联系的整体化;现代科技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知识化);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市场化);现代城市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城市化);高度的社会分化和社会整合;社会文明的世俗化。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必须具备以上基本特征。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逐步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马克思关于现代社会基本特征的理论,对于我们今天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04年04期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5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47 ]
  • “技术是”:技术哲学“本体”的一种可能理解

    尚东涛

    歧见纷呈的发展中的技术哲学,形成了不同的学派,但在"本体"维度无不指向"技术"。对"技术是什么"之设问作应答的"技术是……",作为经验命题仅仅限定于"现象界",谓词"什么"无法企及作为"本体"的主词之"技术"本身。只有排除谓词后的"技术是",才彰显着"技术"本身。旨在充分展示其全面内涵的"技术是"命题,经"技术是技术"达于"技术如何是技术",实现对经验命题主词作前提追问的"自行展开"的命题转换。作为主体的"现实的人",以人的"生命活动"为现实性基础,经"思"与"反思"及其交融,在"技术""是起来"的途中,推进着作为技术哲学"本体"的"技术"的思维建构,为技术哲学奠定着历史展开之基。

    2004年04期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2 ]
  • 人之差异与同一:社会正义的两个基点

    易小明,孟昭武

    人是差异与同一的统一体,正义是人的正义,因而正义就有基于人的差异性和基于人的同一性的正义,即人的差异性和同一性构成了正义的两个基本点,人的同一性是平等的基础,人的差异性是符合比例的基础,而抽象和具体则构成了平等与符合比例的思维生成特征。

    2004年04期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5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59 ]
  • 道德与法律关系的理性审视

    赵利

    道德与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和维持社会秩序的两种重要的社会规范,二者的关系是法哲学的基本问题。传统康德理论模式,提出了内在的道德与外在的法律。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主张道德与法律是可分的,彼此没有必然联系。自然法学理论强调法律之道德性。这些观点,尽管都有偏颇,但毕竟为我们处理道德与法律关系问题提供了理论场景。

    2004年04期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16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40 ]
  • 论国家紧急权及其合理运用的制度建构

    田蕙

    由于我国新修订的宪法已经引入了"紧急状态"概念,因此如何构建国家紧急权制度体系,也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学理上看,国家紧急权是指国家在紧急状态下为了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而采取非常规的紧急对抗措施的权力。而从历史的经验教训看,国家紧急权决不是一项不受限制的权力,它的行使应当在明晰的法律范围进行,是宪政之限权目标的一部分。因此,国家紧急权制度的建构是非常重要的,它应坚持目的的合理性、手段的适当性、时间的有限性、启动的制约性等原则。

    2004年04期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33 ]
  • 政府放松管制和提高管制效率的思考

    于桂红

    中国是市场经济刚刚起步的国家,政府管制仍是保障经济健康运行的主要手段。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我国目前经济状况看,政府管制还存在一些不合理因素。我国的政府管制要同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要对政府职能与经济主体的职能合理定位,突出管制重点,改进管制方法,提高管制效率,以保障市场经济的公平健康发展。

    2004年04期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4 ]
  • 大股东持股适度区间与公司绩效——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实证分析

    高明华,初蕾

    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成因既有制度因素,也有公司个体因素,还有路径依赖因素。通过选取141家民营上市公司样本,对公司绩效与股权集中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净资产收益率呈显著的三次曲线关系,在不同的区间内,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是不同的。

    2004年04期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7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9 ] |[阅读次数:452 ]
  •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机理

    李岳云,宋海英

    当前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很大,如果人民币汇率发生变动,其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将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产生影响,但这些影响又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根据汇率变动影响国际贸易的一般规律,结合农产品的特性将发现,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能够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并且根据"J曲线效应"理论发现,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民币贬值有利于扩大我国的出口,抑制进口,改善农产品贸易现状;人民币升值将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恶化农产品贸易状况。同时,还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弹性"问题;二是"时滞"问题。

    2004年04期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20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221 ]
  • 开放式基金对我国证券市场的效应分析

    王春红

    在现代金融市场中,开放式基金已经成为其主流,表现出组合投资、分散风险、专业管理、专家理财、间接投资、流动性好等特征。开放式基金自90年代初期推出至今,它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各方面产生了积极效应,尤其是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了明显的效应,表现在通过开放式基金,建立了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联接,优化了资本市场的投资主体结构,延长了股市的波动周期并增大了市场弹性,形成了着眼于长远利益的理性投资理念等。当然,开放式基金在我国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社会运作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我国开放式基金的社会运作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2004年04期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04 ]
  • 民营经济与国企改革

    刘儒

    民营经济不是一个所有制范畴,而是一个经济运行层次的范畴。国企民营化的实质是在经济上实现国有产权,而不是私有化。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率,发挥国有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撑、引导和带动作用,应进一步加快国企民营化步伐。

    2004年04期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4 ]
  •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困境与对策

    辛宝海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在目前已经成为理论界和政府各有关部门研究和探索的热门话题。在"三农"问题相当严重的今天,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面临着许多困境,包括土地流转过程中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土地规模经济存在的可疑性与国家粮食安全的矛盾,使土地流转的经济可行性受到怀疑;土地经济价值下降,土地流转动力不足;农村土地福利化功能增强,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政治可行性受到限制等。为了走出上述困境,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

    2004年04期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30 ]
  • 天人感应论与中国古代宇宙观

    徐志辉

    天人感应观念在东西方都曾长期存在。在中国,阴阳五行、观物取象、占卜预测、方技术数、典章仪式和谶纬之学中都渗透着天人感应观念,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甚至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西方,这种观念表现为大小宇宙论,它也同样广泛存在于文艺复兴之前的整个欧洲,并通过星象学、各种巫术、宗教仪式和墓葬形制表现出来。这种现象表明了人类早期有着大体相同的宇宙观念和思维习惯。

    2004年04期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8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213 ]
  • 和:中国古代辩证法的核心范畴

    鲁成波

    "和"是中国古代辩证法的核心范畴。"和"与"同"异,却与"中"不可分。宇宙万物由"和"而产生,又存在于"和"的状态中,这是中国古代辩证法对宇宙万物本来面目的根本认识。"和为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价值观。"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对于解决今天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仍具有指导意义。

    2004年04期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96 ]
  • 汉代儒学的神学色彩

    王子今

    儒学在汉代与政治权力相结合,逐渐扩张其政治影响。有的儒学学者刻意迎合当权者的需要,将儒学改装为带有政治神学色彩的学派。后来"儒教"说法的出现,也与汉代儒学神学化色彩的浓重有关。汉代儒学文献中还可以看到反映民间巫术影响的痕迹,也值得研究者注意。

    2004年04期 10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10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26 ]
  • 龚自珍经世思想学术渊源考论

    张昭军

    在清代学术史研究中,人们往往给予公羊学过高的评价,把公羊学复兴与改革、维新混为一谈。其实,在当时大多数思想家心目中公羊学并不居于支配地位,在当时诸多学术流派中公羊学也不居于主流,至多不过是与古文经学、理学等并列的学术派别之一而已。龚自珍经世思想的形成也并非像有人认为的那样仅是今文经学影响所致,古文经学、理学、史学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而且,龚自珍属于常州学派的说法也有可推敲之处。

    2004年04期 114-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9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22 ]
  • 试论庄子的“道”与技术观

    张培富,王淑萍

    庄子的技术观要求技术的发展一定要合乎"道",通过深刻体悟"道"的真髓,来遏制技术的负面影响。庄子所持的技术观并未与伦理道德学说明晰地区分开,技术活动的目的固然在于求"真"———探索自然奥秘,了解和适应客观规律,更在于求"善"———追求道德觉悟,体悟"道"的精髓。庄子以"道"来反观技术,这实际上是一种价值观,一种伦理观,它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技术的发展。

    2004年04期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7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44 ]
  • 庄子、郭象圣人观之比较

    马晓乐

    庄子的圣人观否定社会现实,认为"圣人"是超越现实、还朴归淳,具有最高人格的方外之人,他强调的是对原始自然的遵循和效仿,追求的是配天地之德的至高境界。郭象的圣人观肯定社会现实,无意于彰显圣人的神性和超越,而着意于圣人与世无刃、与百姓无隙的闲恰与自得,他强调圣人要无心以临天下,既内具圣人之德,遗世离俗,又外施王者之政,涉世入俗。庄、郭圣人观的不同,体现了二者思想的本质特征,也反映了魏晋时期援儒入道、以道释儒、儒道会通的学术特点。

    2004年04期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9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04 ]
  • 道教的生态观及其现代意义

    赵芃

    道教文化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态自然观,二是建立在生态自然观之上的生态保护思想。道教生态观是道教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它对于我们顺应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2004年04期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42 ]
  • 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相关问题探析

    李建

    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课题。从本质而言,历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们历史文化素质和历史认识能力,促使其达到解决现实问题、指导社会实践、正确把握和自觉遵循历史客观规律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可以从综合的角度划分为历代统治阶级内部主要针对统治者尤其是对帝王进行的历史教育、各级学校中的历史教育、社会教育(社会教化)活动和其他非教育活动中的历史教育等三个大的研究层次,以探讨其在目的、对象、途径、内容、功能等诸方面的特征。中国古代历史教育与历史学、经学等相关学科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

    2004年04期 131-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197 ]
  •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史学及其历史意义

    乔治忠,王秀丽

    在十六国与北朝时期,各少数民族在北方先后建立政权,迭相兴替。多数政权受汉代以来历史文化的影响,开始进行官方的记史、修史活动。这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传统史学的政治功能与文化魅力,促使北朝官方史学机制走向稳定发展。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各少数民族政权的史学建设,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谱写了新鲜、丰富的篇章。而更重要的是,史学文化与历史观念的融合,成为民族大融合最具催化作用的因素。

    2004年04期 139-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下载次数:5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82 ]
  • 历史时间的发生及其命运——历史观念的人类学考察

    王兴旺,宫云维

    任何时间制度总是包含着两种自相矛盾的属性,即循环重复的时间观念和不可逆转的线性时间观念,而一切文化自然也提供了对这一矛盾现象的解决方式。在神话时期,神话思维对死亡现象的否定中已经隐含了神圣时间对线性时间的克服,在"祛除巫魅"的理性化进程中,线性时间观念和循环时间观念之间的矛盾开始显现出来。不过就中国思想史而言,线性时间从来就不曾占据过绝对的优势,"历史循环论"在中国思想史上的优势地位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2004年04期 14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63 ]
  • 试论李家窑M44墓主身份及西虢东迁问题

    张怀通

    李家窑西周44号墓出土铜器之铭文显示的信息是:墓主名叫"追夷",以"宫"为氏,子男一级贵族。结合其他铜器铭文可知,宫氏为姬姓,是西虢小宗。追夷大约在西周末年随其宗子由西虢迁居今三门峡一带。平王东迁,西虢随之东来,便以"宫"氏居地为基础建立了虢国。

    2004年04期 15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13 ]
  • 唐代家财的管理制度

    王志胜

    家庭的多种经营和财产管理活动是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居共财、家长专管、均分原则是唐代家庭财产管理的一般特征。此外,唐代女性在家财管理中也享有掌管管钥、处理陪嫁资财、财产继承等权利。

    2004年04期 153-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99 ]
  • 论明代官私工商业经济的演变

    李绍强

    明初官营工商业控制了绝大部分战略物资的生产,以此作为支撑王朝运转的物质基础。明中后期私营工商业日益发展并取代官营工商业后,明廷也逐渐由控制实物向征收货币转化。

    2004年04期 15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