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学刊

QILU JOURNAL

  •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和贡献

    薛纪恬

    <正> 毛泽东对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贡献,不仅在于《实践论》中对认识论一系列问题的创造性的阐述,而且表现在他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般原理和党的思想原则、工作方法、工作路线结合起来,为全党创造了系统的完整的实际工作的认识论,因而把认识论的普及和群众化推进到崭新的阶段。毛泽东在这一方面的贡献同样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一哲学群众化,特别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群众化,是毛泽东同志的一贯愿望,也是他的理论创造活动的显著特点。在我国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时

    1993年06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3 ]
  • 试论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历史演变

    孟庆春 ,张广才

    <正> 毛泽东社会主义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建国后,毛泽东就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理论探索和实践活动。在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他的社会主义观。研究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发展和演变,对正确认识和把握毛泽东思想的完整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演变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1956年4月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一文的发表。当时我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新生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恢复发

    1993年06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9 ]
  •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平等的探索与实践

    李安增

    <正> 平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内容。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平等与公正,毛泽东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与实践,并对我国40多年来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今天,对毛泽东的平等理论加以深入研究,实事求是地总结其经验教训,对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实现社会主义平等,无疑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993年06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94 ]
  • 关手文艺“源泉”问题的再思考

    王主玉

    <正> 1 文艺的源泉在哪里呢?当然只能在生活之中。对于这个问题,古今中外都有人论述过。例如孔子的“兴、观、群、怨”说,王充的“崇实”说,刘勰的“神与物游”说,白居易的“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说,等等。再如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即生活”说,苏联的高尔基的“文学即人学”说,等等。所有这些论述,尽管深浅不同,详略各异,但有一个根本的共同点,即都是说明社会生活是文艺的源泉。

    1993年06期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1 ]
  • 毛泽东在党的土地革命路线形成中的贡献

    王作坤

    <正>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基地,实行土地革命,是中国亿万农民群众的根本要求。在根据地内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农民进行的最主要的社会变革,就是消灭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制度。毛泽东在领导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土地革命的斗争中,集中党的智慧,纠正“左”倾错误,总结建设和斗争的经验,提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的思想,在党的土地革命路线形成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路线形成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党的八七会议比较彻底地认识

    1993年06期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0 ]
  • 浅述毛泽东的人生思想理论

    罗世福

    <正> 毛泽东作为有着伟大革命人生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思想理论家,其生前的许多著作,如《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等,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人生思想理论。他的人生思想理论具有极为鲜明的时代特点。这种时代特点集中地表现在:它突破了传统的人生思想理论单纯以个人为本位来考察和评价人生问题的狭小境界,把个人与集体紧密联系起来,以集体为第一本位、个人为第二本

    1993年06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4 ]
  •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系统观

    孙国华

    <正> 在涉猎现代系统理论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有意义的现象: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论中实际上蕴含着丰富的系统思想,它与现代系统理论有着重要的渊源关系。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说过:“虽然起源有所不同,普遍系统论的原理和辩证唯物论的类同是显而易见的。”(杜任之《现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评述》第482页)美国的麦奎里和安贝吉在其著述《马克思和现代系统论》中也说过:“马克思确实可以看作是一位早期的系统论者。他的理论工作的主要部分都可以看作是富有成果的现代系统研究方法的先声。”系统理论研究者波兰的希通卡和前苏联的勃劳列尔格等人也先后指出:“可以把马克思称为

    1993年06期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0 ]
  • 哲学“质”的定义新探

    陈炳枢

    <正> 哲学“质”的范畴以及相关的概念如属性、特性、本质等,因教材、辞典解释不一致,人们的认识不同,长期以来使用混乱,争议颇多。本文仅就质的范畴及其相关概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期澄清混乱,并作出新的定义。(一)《辞海》1989年缩印本对质以及相关概念作了解释和定义,现摘要如下:“属性指事物本身固有的性质。”(第1212页)“性质指事物所具育的本质、特点。”(第975页)“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一种内部规定性。”(第305页)“规定性决定一事物之所以为这

    1993年06期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6 ]
  • 美善相兼 刚柔互济——我国古代散文民族特色论略

    郑力戎

    <正>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中,散文的研究显得比较薄弱,特别是从宏观角度对其民族特色的研讨,尤显不足。笔者试图从汉语言文字的影响和哲学、伦理等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这两个层面,来探讨我国古代散文的民族特色.一文学是以语言符号为媒介来塑造艺术形象、再现现实生活、传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就这个意义上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的载体。一个民族的文学特色首先是和他的语

    1993年06期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9 ]
  • 《红楼梦》“大旨谈情”论

    杜贵晨

    <正> 《红楼梦》是一部谜一般的奇书。它的主题众说纷纭,其中不乏好的见解。但相比之下,我更愿意相信雪芹自道“其中大旨谈情”是立题本意。欲知《红楼梦》“大旨”,自然要从其大处着眼。作为一部长篇巨著,《红楼梦》的大处在于总体的构思,包括主要的故事、故事的主要环境设计、情节发展和人物配置安排等,这诸多方面有机结合的整体的风神气韵,应是它煌煌大旨的唯一明证。当然,今见曹雪芹

    1993年06期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11 ]
  • 论物理因素之审美意义——审美系统物理层次简述

    杨曾宪

    <正> 传统美学一大弊端就是将审美只局限在文化社会层次上,试图用单一的审美规律或美的本质把握概括所有审美现象,这样就难免胶柱鼓瑟,立论片面,而被人们随意否定证伪。这也是现代美学尽量回避对美的规律或本质探讨的原因。其实,有现象就有规律、就有本质。问题是审美现象尽管就其整体属性而言属于文化属于社会,但它的构成却不仅仅是文化社会因素。从系统本体美论观点来看,在审美系统中获得文化社会属性的诸多结构或制约因素,其本身往往都是前文化物理生理心理因素。这些因素及其制约条件同样是审美规律的有机组

    1993年06期 52-5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9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9 ]
  • 审美态度三题

    刘恒健

    <正> 审美态度是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西方美学史上,从叔本华以来,这个问题就越来越被重视,现在已经成为西方美学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正如乔治·迪基所说:“今天的美学继承者们已经是一些主张审美态度的理论并为这种理论作出辩护的理论家。他们认为存在着一种可证为同一的审美态度,主张任何对象,无论它是人工制品还是自然对象,只要对它采取一种审美态度,它就能变成为一个审美对象。”①

    1993年06期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4 ]
  • 艰难的跋涉——新时期改革英雄悲剧形象简论

    刘新生

    <正> 粉碎“四人帮”,宣告了一场民族灾难的终结,社会与人生的不幸首先唤起了敏感而富有社会使命感的作家的呐喊,于是,社会的思考与具有审美内容的形象塑造有机结合,有力地揭露抨击那个荒渗的、非理性的年代。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确立以及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拨乱反正,历经浩劫的古老的中华大地才真正输入了青春的活力,温馨的改革之风鼓起了人们蓬勃的生命之帆。新的社会生活,新的价值观念,必然培育着一代新人以新的精神面貌和生活姿态涌现。面对社会生活的这一变化,细心的作家不能不去关注、发现、探索,而改革又是诸多社会问题的第一热点,在这种情况下,关心改

    1993年06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4 ]
  • 情绪渲泄与理智启悟的双向对流——台港“现代”情爱小说艺术观初探

    谭贻楚

    <正> 台港当代文坛上,许多小说都是以人类两性之爱或个体的性爱心理体验作基点,来传达作者对社会现实的认知,对世界本源的感悟,对人生人性的内省。这类涉情涉性小说中,尤以六七十年代“现代派”文学全盛时期的一些作品最为引人注目,因此也引起争议。台港地区的一批年青作者如欧阳子、王文兴、施叔青、七等生、聂华苓等,初入文坛之际,曾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与艺术观念,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热情,他们的情爱小说,无论是描

    1993年06期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4 ]
  • 《洪范疏证》驳议——为纪念顾颉刚先生诞生100周年而作

    赵俪生

    <正> 一我常常这样想:孔子思想、儒家思想,这么庞大的体系,垂这么久远的影响,难道它像地下泉水,突然冒出来的吗?恐怕,还是像长江大河,上流有个源头吧。这源头,按朝代段落,就是夏、商、周;按古文献,就是《诗》、《书》、《易》。孔子说:“周监乎二代,郁郁乎文哉”;那么我们也可以说,“孔监乎三代,郁郁乎文哉”。孔子正是批判综合了“三代之英”,才形成了他的“大道之行”的思想的。以上的话,使人听来会有“行空”之感,那么我们就试验着落到实处吧。我找到了《尚

    1993年06期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10 ]
  • 孔子审美感受的三种境界——“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释解

    黄广华

    <正>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载于《论语·泰伯》篇,它与上下文都没什么内在的联系,所以蔡尚思先生在《孔子思想体系》一书中说:“乍看起来,这三句话有点没头没脑,因而法家有种种不同解释。”这很符合实际。但一般认为,孔子在这里是说的人完成道德修养,成为仁人君子的完善过程,诗、礼、乐就是完成这个过程的手段。这种解释应该是有根据、有道理的,符合孔子以仁为核心的积极用世思想。不过我总觉得其中还有点深层的东西没挑明的,因为,只是从理性上逻辑推理地叫人承认,而不是从感性上让人领受,总让人

    1993年06期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下载次数:5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33 ]
  • 浅析《孙子兵法》中的“仁”、“智”思想

    孙世民

    <正> 目前,在《孙子兵法》的研究中,谈“智”的文章多,谈其他内容的少。有的认为《孙子兵法》只讲“诈”不讲“仁”,或者即使讲“仁”也只是为“诈”服务的,认为《孙子兵法》是一部智谋多变的诡诈之论。这种观点古来有之。但细读《孙子兵法》我们不难看出,其“仁”的思想渗透于全书之中。一、战争观中的“智”与“仁”春秋末期频繁而无情的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孙子指出:“凡兴兵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

    1993年06期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8 ]
  • 孔子登东山小考

    徐斌

    <正> 孟子所说的“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的“东山”在今何处?目前有两说:一指今山东平邑县境内的蒙山,一指与平邑县毗邻的邹城市境内的峄山。笔者认为当从前说。蒙山是泰山山脉的分支,绵亘于平邑、蒙阴、费县、沂南等县境内,长75公里,总面积1125平方公里。主峰龟蒙顶形似巨龟卧于云端天际,海拔1156米,素称“岱宗之亚”,为山东第二高峰。蒙山很早就名噪海内,著称华夏。《书·禹贡》有“淮、沂其义,蒙、羽其艺”的记载。《诗·鲁颂·閟宫》曰:“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奄有龟蒙,遂荒大东。”把

    1993年06期 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2 ]
  • 汉代尊孔的政治文化意向探析

    林存光

    <正> 众所周知,汉代的尊孔,往往被概括为汉家“定儒术于一尊”。但是,这恰恰掩盖了问题的繁复性。深究起来,汉代的尊孔实在是一个饶富兴味的课题:汉家对尊孔的承诺的信度如何?尊孔是官方单向的意愿吗?尊孔具体表达了怎样的政治态度、信仰和情感?史称汉唐盛世,而尊孔与汉家政治的成功之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内在关系?可以肯定,这绝对不是一种单纯的对孔圣教义信仰与否的问题。汉儒有言:孔子“志在《春秋》,行在《孝经》”,由此可见,在汉儒的信念中,《春

    1993年06期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7 ]
  • 鲁城再探

    曲英杰

    <正> 对于周代鲁城之形制、布局及原貌等,本人曾结合古文献记载和考古调查发掘资料予以考述),然似不够全面,亦不免有舛错之处。故特再撰此文,就其城址卜择、宫城居宅及礼制建筑等问题加以探讨,作为旧文之补充和订正。一、城址卜择鲁城的营建始于周公封鲁,时为周武王十一年。此年二月甲子日,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王朝,随即分封天下诸侯。周公旦以既亲且贤被封于少昊之墟曲阜,称为鲁公。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年头。当时所造的铜器利簋(今陕西临潼出土)铭记:“武王征商,

    1993年06期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79 ]
  • 意大利学者瓦洛里谈对孔子思想的一些看法

    余勇

    <正> 1993年9月1日,意大利学者瓦洛里先生,在北京大学教授黄永久先生等人的陪同下,到曲阜师范大学参加了一次有关孔子、儒家思想的座谈会。会上,瓦洛里先生发表了他对孔子思想的一些看法。他首先高度评价了孔子思想,指出:孔子的思想,就其深刻而普遍的道德根基而言,西方的确没有把它作为一种“外国的”思想去理解。同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一样,孔子及其思想,不仅属于本国人民和本国文化,而且是世界上能够超越地理界限、全面影响人类道德的一笔共同的财富。

    1993年06期 98-9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0 ]
  • 明代乡村的防御体制

    陈宝良

    <正> 明代的军事防御体制,可分为两大部分,即边地与腹里。明初创设的军事卫所,大致按此格局分布。在明代的历史进程中,由于蒙古残余势力的不断骚扰,以及倭寇的时常侵袭,明代的边防就自然分成了北方九边与东南海防两大体系。与此同时,腹里防御也可分为城市防御与乡村防御两大部分。本文试就明代乡村的防御体制作一初步的探讨。一、巡检司:专职的乡村防御机构

    1993年06期 100-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下载次数:7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105 ]
  • 明孝宗的个性与弘治朝政策

    李绍强

    <正> 后来的史家尊明孝宗朱祐樘为仁孝之君,对其当政的各项政策也多有褒扬,这其中虽不乏溢美之词,但作为守成之君,孝宗在明代诸帝中相对来说还是有所作为的。评价一个帝王及其政策,固然要从时代的角度分析,但如果结合人物的性格方面去考察,也许会获得更为清晰的印象和客观的结论。我们当然不是说一个帝王的个性对当朝政策起着决定作用,但其影响毕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本文试图从这个角度入手,分析一下明孝宗个性与弘治朝政策的关系。

    1993年06期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5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15 ]
  • 辛亥革命与“反满联盟”

    尹全海

    <正> 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毛泽东认为:“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他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中说:“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那么,辛亥革命为什么在“赶跑皇帝”以后,又遭到失败呢?这是史学界尚未准确回答的问题。本文认为:辛亥革命不幸的结局是由辛亥革命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反满联盟”决定的。

    1993年06期 114-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1 ]
  • 李广难以封侯的原因

    崔明德

    <正> 李广,陀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为人耿直,为官清廉,射技精湛,武功高超,一生曾与匈奴交战70余次,是汉武帝时期闻名全国的军事将领,有“汉飞将军”之称。但他官运不佳,仕途坎坷,终生没有封侯。李广十分苦恼,以致于去求望气王朔看相算命。对此,《汉书·李广传》有详细记载:广与望气王朔语云:“自汉击匈奴,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妄校尉已下,材能不及中,以军功取侯者数十人。广不为后人,然终无尺寸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

    1993年06期 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9 ]
  • 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及其影响

    李永采 ,张志涛

    <正> 在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中,亚当·斯密(1723——1790)是一个突出的代表人物。他创造性地系统地论述了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初步把政治经济学纳入了科学的轨道。他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一书,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在这部书中,他第一次将分工置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的地位,并作了尽可能周详的论述,对后来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1993年06期 12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k]
    [下载次数:3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57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