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学刊

QILU JOURNAL

  • 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创造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

    张顺清

    <正>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系统而精辟地阐述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确立了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这个报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认识,是推动我国进一步搞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伟大实践纲领。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

    1993年01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6 ]
  • 社会科学也是生产力

    吕明灼 ,权锡鉴

    <正> 1.在贯彻以市场为导向的商品经济体制的新一轮改革浪潮的冲击下,在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富于实践意义的讨论中,产生了一个为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所热切关注和积极思考的重要问题,即:应该怎样理解社会科学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功用,社会科学是否如同自然科学技术一样也是生产力?对此,理论界一部分论者作出了肯定的回答;而有

    1993年01期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9 ]
  • 从哲学和科学的关系看哲学的批判本质

    安维复

    <正> 自从哲学诞生那天起,哲学家就被这样一些问题所困扰:哲学和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如果哲学也象具体科学那样去认识客观世界(泛指自然界和历史领域),那么,哲学的对象是这样的客观世界还是人类认识自身?如果哲学也象具体科学那样去创造知识体系,那么,哲学的性质是建构性的还是治疗性的?本文试图在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划一条界限。哲学只研究人类认识本身,哲学必须也应该把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还给具体科学;哲学不再奢望建构关于世界是什么的知识体系,而专注于认识论批判。这种划界将影响我们对哲学的对象、目的、方法、特点、功能、判据和评价标准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看法。

    1993年01期 1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1 ]
  • 论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的接轨

    田建国

    <正> 党的十四大报告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同时也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与改革指明了方向。高等教育战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就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精神,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实事求

    1993年01期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0 ]
  • 试论幽默构成的逻辑机制

    陈克守

    <正> 人类对于幽默的研究是随着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而发展的,现在,美学、心理学、文学、语言学等诸多学科都把幽默纳入了自己的研究范围,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而逻辑学对于幽默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我们认为,逻辑是构成幽默的极为重要的因素,应该从逻辑学方面对幽默进行研究。

    1993年01期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3 ]
  • 一件红学宝贵文物的奇特命运

    周汝昌

    <正> 一、发现的真实经过1963年6月7日晨,王士菁先生交与我一封信和两张照片。信件是剪下来的有关片段,原文云:五月间,我去西安,归程道经郑州,在河南省博物馆见有装裱甚旧的清代人物

    1993年01期 32-3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9 ]
  • 与清水凯夫先生论《文选》编者问题

    顾农

    <正> 关于《文选》的编者,笔者相信传统的看法,曾在一篇谈萧统的文学趣味与《文选》选文趋向的文章中说过,“《文选》虽然并非萧统一个人独自完成的,他手下的文人学士如刘孝绰等人在编务方面大约做过不少事情,但无可怀疑的是《文选》本身确实反映了作为主编的萧统的主张”;同时在附注中批评日本学者清水凯夫先生以为《文选》的取舍浓厚地反映了刘孝绰的意向、与萧统关系反而不大的主张,评为“持论未免有所偏至。萧统乃是一位内行,

    1993年01期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37 ]
  • 刘向《列女传》文学成就初探

    张涛

    <正> 我国古代文学一开始就和史学密不可分地结合在一起。我国早期的文化可以说是一种史官文化。史,初义为掌史之官,据《周礼》、《礼记》,三代设有太史、小史、内史、外史、左史、右史等,其中太史掌握国家的政权、神权,为朝廷重臣。史官政治上地位很高,学问上也非常渊博,“必求博闻强记,疏通知远之士,使居其位”(《隋书·经籍志》史部总序)。史官几乎垄断了整个文化领域,其他文化样式都成了史学的支流,并构成广义的史

    1993年01期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08 ]
  • 论郭沫若早期对弗洛依德文艺美学的信奉和超越

    刘光宇

    <正> 可以说,作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郭沫若,他在早期对于弗洛依德文艺美学的观照,只是这部百科全书的了了数页,而且是不甚重要的篇章。然而,从他对这一异域艺术果汁拿来之速、品尝之全面和吸取之清醒细心中所表现的胆识、才华和一个中国新文学家的使命感,在被投入中西文化交汇承担重构新文艺的现代早期文学家中,郭沫若的名子,仍然是显目的。

    1993年01期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7 ]
  • 论艺术创造工程的系统功能

    张艺声

    <正> 艺术创造工程是创造工程学的分支系统之一。它将创造工程学原理应用于作家的艺术创造载体。创造工程学产生于美国六十年代。创造工程(Creative Engineering)的本体意义是一种智能生产技术过程,可以归结到创造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高效率地把握构思新颖而多元的创造技法(CreatiVe Technique)这种创造技法,不是单纯的模式化的方法论,而是对异质素材进行新组合的工程论。艺术创造工程学是属于系统科学的范畴,具有系统功能。系统功能决定于系统的结构以及组成系统所有元素的性质。艺术创造工程系统是由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技法与创造性形象三个分支系统构成的。

    1993年01期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2 ]
  • 论历史真实与读者的主体意识

    吴秀明

    <正> 一、真实认同的逻辑前提或许是对艺术功能理解的狭隘,把它仅仅当作思想概念的灌输,或许是思维观念上传统负荷过重,一时难以跳脱线性因果关系的逻辑方式;不管怎么说,反正同其他题材一样,以往的历史文学真实研究都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读者接受这个环节。从亚里土多德到莱辛、狄

    1993年01期 6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0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9 ]
  • 中国第七届苏轼学术讨论会综述

    王水照

    <正> 中国第七届苏轼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9月4日至8日在山东烟台召开。会议期间,大家交流了近年来苏轼研究的新成果。通报了有关“苏学”论著出版方面的动态和海峡彼岸的学术信息,考察了苏轼在蓬莱的遗踪等。通过大会发言和小组讨论,同行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充分表现出自由宽松的学术气氛,下面拟从选题、立意、学风三方面对这次学术讨论会作一综述。

    1993年01期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5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37 ]
  • 孔子、子夏与早期经学说略

    葛志毅

    <正> 历来论及中国古代的经学起源,必述及孔子而往往忽略子夏。《礼记·乐记》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明圣者,述作之谓也。”然则无述者,作者焉明?如能将孔子与子(?)共同研究,则对经学起源问题的认识,会更深入。

    1993年01期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48 ]
  • 论墨家的功利主义

    吴丽红

    <正> 中国的功利主义传统是先秦诸子奠定的。先秦各派除庄周道家外几乎都是讲求功利的。先秦儒、法、墨三大学派都有影响巨大和各具特色的功利主义。本文着重论述在先秦诸子中曾影响巨大的墨家学派的功利主义,并阐明其阶级属性。

    1993年01期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2 ]
  • 荀况“群”的观念与韩非的“自为”主义

    谭风雷

    <正> 荀况是战国后期最杰出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韩非则“与李斯俱事荀卿(即荀况)”(《史记·韩非列传》),是荀况的学生。但是,韩非的思想却反其师道,走了极端。他们最根本的不同点在于:荀况“群”的观念与韩非的“自为”主义的对立。

    1993年01期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3 ]
  • 颜光敏生平交游著述考

    周洪才

    <正> 颜光敏(1640—1686)字逊甫,更字修来,别号乐圃,复圣颜回六十七代孙,曲阜人。康熙丁未进士,官至考功郎中,光敏为清初“辇下十子”之一。其诗悲天悯人,或苍郁雄高,或秀逸深厚,世多称之。平生广交贤豪硕士,如顾炎武、徐乾学、王士祯、施闰章辈无不与之相交知厚。其往来书札,堪“与国史相互发明”。孔尚任以生与同时引为幸事。生平著述甚丰,有《乐圃集》,《颜氏家诫》、《未信堂近稿》等传世。

    1993年01期 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9 ]
  • 周易占筮底蕴

    李丕显

    <正> 《易经》的基本性质是占筮。占筮究竟何所由来?占筮背后的文化底蕴是什么?占筮之于国人思维乃至中华文化有什么影响?……对于这些问题,汗牛充栋的易学传统诠释并未做出圆满的回答,在有些环节上甚至缺乏严肃认真的科学探讨。占筮无疑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对它的科学研究总是绝对必要的,揭橥其遗风余绪以廓清其消极影响也是必不可少的。探本溯源,易的占筮其实源本于原始社会的巫术活动,也可以说是一种原始遗风、巫风遗存。其中充满了万物有灵、天人相应的观念。由此而萌发出国人的“泛神准教”。“泛神准教”的信仰和“心诚则灵”的怪圈相纠缠。然而在这些主要属于消极面的文化现象中,却又蕴涵着一些值得发掘的东西。本文试从文化学的角度略为诠说。

    1993年01期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9 ]
  • 孙子·兵家文化·传统文化

    张颂之

    <正> 孙武是春秋战国时代崛起的兵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极具代表性的军事家、思想家。孙子兵家学派自创始之日起,就以平治天下舍我其谁的雄迈心态与责任感,积极地参与到各诸侯国政治势力圈内;并且以其独特的理论指归参与战国诸子百家文化的大争鸣,从而使兵家文化理论深透到诸子文化中,形成各具特色的诸子学兵文化,构成我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兵文化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兵家文化不仅对春秋战国五百年乱世的终结起了巨大作用,而且对此后二千年历史进程中乱世的平复也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从乱世春秋中勃兴的兵家文

    1993年01期 103-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9 ]
  • 孝道新解

    骆承烈

    <正>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曾参……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明确地指出《孝经》乃曾子所作。《汉书·艺文志》之《六艺略》记:“《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是说孔子向曾子陈述孝道后所作。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他陈述后,由曾子记下来,亦可证明《孝经》的作者是曾子。从《论语》记曾子“慎终追远”等论述看,曾子本人尽孝道、讲孝道,确有一套孝的理论和主张。

    1993年01期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44 ]
  • 苏拉与恺撒独裁之比较

    郭长刚

    <正> 在古罗马共和国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两次个人军事独裁统治,一是苏拉独裁,一是恺撒独裁。这两次独裁虽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却都对罗马共和国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拟从这两次独裁产生的背景、独裁目的及失败原因三方面进行比较,并作尝试性评价。

    1993年01期 115-12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8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8 ]
  • 早期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政策初探

    李胜凯

    <正> 从1776年美国宣布独立到1830年美国政府强迫印第安人西迁,逼其走向“眼泪之路”,这半个世纪多一点的时间,是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总政策的早期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上,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政策有一个错综复杂的演变过程,而且政策本身又呈现出明显的“善”“恶”两方面的特征。对此,以前国内鲜见研究。国外的研究虽然在某些方面比较深入细致,但结合过程进行论述、评价者尚嫌薄弱。如在评价问题上,或者褒其“善”的一面过甚,如部分美国学者;或者贬其“恶”的一面过甚,如部分前苏联学者,这都是有失公允的。

    1993年01期 122-129+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3k]
    [下载次数: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21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