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学刊

QILU JOURNAL

  • 我国改造资本家阶级的伟大胜利

    徐宝庆;

    <正> 《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我国建国三十年来,最光辉的成果之一,就是胜利地实现了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马克思提出的“剥夺剥夺者”的历史任务在我国已经实现。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被消灭,资本家阶级不存在了,社会主义制度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已确立了自己的稳定的统治。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的时候,回顾我党关于改造资

    1979年05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5 ]
  • 试论我国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认识论根源

    孔阶平;

    <正> 建国三十年来,我们所进行的阶级斗争,在某些时期或某几次政治运动中,犯有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此外,还有许多次大的政治运动,尽管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但并没有犯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而是属于正常的阶级斗争。这就需要进行具体分析。应该说,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前的历次政治运动,如土地改革、“三反”、“五反”、肃反、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等,都属于正常的阶级斗争。基本上没有犯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三年困难时期,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979年05期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8 ]
  • 克服阻力 乘胜前进——谈谈继续端正思想路线问题

    白林德;

    <正> 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国现代史上兴起了第三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去年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党的三中全会和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的胜利召开,把这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但是,这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种阻力。从现实情况看,思想阻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林彪、“四人帮”煽动的极左思潮;二是他们制造的现代迷信;三是他们宣扬的唯心论和形而上学世界现。这些东西象精神伽锁一样,至今仍牢牢地禁锢着一部分

    1979年05期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8 ]
  • 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阶级斗争——学习华国锋同志《政府工作报告》的体会

    徐金城;

    <正> 华国锋同志在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我国现阶段的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分析,着重指出:承认阶级斗争还没有结束,同时承认今后再不需要也再不应该进行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目前的主要矛盾;承认社会主义社会还有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必须严格区别和正确处理这两类矛盾。这些基本思想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我围现阶段阶级斗争必须遵循的根木依据,是

    1979年05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5 ]
  • 物质运动的两种基本类型——学习《自然辩证法》札记

    韩民青;

    <正>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形式;空间和时间也是物质的存在形式。那么,物质的运动与空间时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弄清这个问题,会使我们对物质运动的认识有所加深。物质世界处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发展之中。在微观世界,原子在不停地运动,在基本粒子内部仍然存在着更深层次的运动。在宏观世界,从地球到银河外更大的天体,也都各自具有特定的运动。生物机体也是如此,如果没有新陈代谢和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它就会解体、死亡。同时,微观客体以至一切天体都有自身演化形成的历史,生物则是物理、

    1979年05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5 ]
  • 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先驱李大钊

    石毓彬;

    <正> 李大钊同志是“五四”时期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早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先驱和思想家,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的遗著不仅是“革命史上的丰碑”,而且,在中国伦理学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李大钊同志是我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前驱和奠基人。李大钊同志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等著作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1979年05期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8 ]
  • 从严复译《天演论》看戊戌时代改良派的特殊性格

    李锡厚;

    <正> 《天演沦》是戊戌时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严复根据英人赫胥黎(1825-1895) 的著作《进化论与伦理学》译述的。他只取原著者书名的前半做自己译本的书名。如果我们拿赫胥黎的原著与这个译本详加对勘,则可以发现,两书从内容到观点都有很大区别。然而,近年来,某些研究者却往往不加分析地把《天演论》中“复案”以外的全部正文都当作是严复从赫胥黎著作中直译过来的,这实在是一种误解。对此,李泽厚同志在《论严复》一文中曾加以廓清。他指出:“严复《天演论》的特点恰恰在于它不是赫胥黎原书的忠实译本,而是有

    1979年05期 28-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1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86 ]
  • 唐甄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

    赵宗正;李曦;

    <正> 唐甄(1630-1704年) 字铸万,号圃亭,四川达州人。他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做了猛烈的批判,是明末清初(十七世纪) 的进步思想家,中国早期的启蒙思想家之一。在封建统治者以反动理学和八股举业严格箝制思想的明清时代,唐甄“不为应酬之文,意所欲言则言之”(潘耒《潜书》序),“积三十年”写成了他的主要著作《潜书》。《潜书》原名《衡书》。“‘衡’者,志在权衡天下也”(《西蜀唐圃亭先生行略》),是批评天下政治、学术得失,总结历史经验的著作。《潜书》在当时很有影响,“每一篇出,人争传

    1979年05期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6 ]
  • 试谈鲁迅《无题(洞庭木落……)》一诗的艺术构思——兼谈鲁迅对《离骚》的评述

    吴奔星;

    <正> 洞庭木落楚天高,眉黛猩红涴战袍。泽畔有人吟不得,秋波渺渺失离骚。许寿裳在这首七绝后面写了一个跋:“此鲁迅手写诗稿,见收于《集外集》,题曰《无题》。惟‘心’字作‘猩’,‘吟亦险’作‘吟不得’。廿五年十月廿八日鲁迅殁后九日上遂记。”(原无标点——引者) 除许寿裳指出的差异外,还有“浩荡”作“木落”。鲁迅的另一手稿,则与现在的定稿相同。文字的改动,决定于作者对现实的认识的深化,决定于作者的艺术构思的变化,不可等闲视之。我们阅读时应以定稿为准,但在研究时,初稿却有助

    1979年05期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7 ]
  • 鲁迅小说的比喻特色

    古远清;

    <正> 有人说,比喻是艺术中的艺术,这句话很有道理。比喻是一种最常见、最有效的修辞手法。它的特点是: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说明陌生的事物,让人们容易理解;用具体的事物去描绘比较抽象的事物,增加语言的形象性,给读者联想的余地;突出人物或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表明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的印象。精巧生动的比喻,在鲁迅小说里到处可见。《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它的创造性表现在多方面,其中之一是提炼了当时的群众口语,使它的语言具有全新的色彩。如第六则日记一连用了三个比喻:“狮子似

    1979年05期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6 ]
  • 鲁迅创作《铸剑》时间辨考

    陈梦韶;

    <正> 鲁迅创作《铸剑》这篇小说的时间,据拙作《鲁迅在厦门》(作家出版社一九五四年十月出版) 一书所说是:“《故事新编》中《铸剑》和《奔月》两篇,一写于十月,一写于十二月,都是在集美楼上写的。其中《铸剑》一篇原名《眉间尺》,首先登在厦门大学学生所创办的《波艇》月刊上。”其后,收到某师范学院同志来函洵问:一九二七年四月三日,《鲁迅日记》记云:“作《眉间赤》讫”。究竟这篇小说是一九二六年十月作于厦门大学,还是一九二七年四月作于中山大学?其后,又看到《鲁迅与<波艇>》一文说:《铸剑》作

    1979年05期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37 ]
  • 读郭沫若步鲁迅韵的两首诗

    孙乃沅;

    <正> 郭沫若曾经先后步鲁迅同一诗韵写过两首诗,两次都是在历史的重要关头和个人生活、创作的关键时刻。他自己很重视这两首诗是有道理的,因为它们反映了他和鲁迅之间关系的本质和主流。第一首写于一九三七年,收入一九三八年出版的《战声集》。郭沫若在北伐战争和参加南昌起义以后,由于革命转入低潮,为了保存和准备力量,他离开祖国,旅居日本,以马列主义的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但是,在这十年中间,他一天也没有忘怀苦难的祖国。日本朋友们知道,他庭院里种的雪白的木莲

    1979年05期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8 ]
  • 历史剧研究中的两个问题

    谷辅林;

    <正> 我国文艺界在冲破了“四人帮”的种种禁区之后,文艺创作的题材越来越宽广了。历史题材的创作又重新受到了重视。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但是随着而来的在历史剧创作问题上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颇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一) 关于历史剧与传布历史知识的问题历史剧等历史题材的创作该不该承担传布历史知识的任务,这是当前一些文章中提出的一个问题。比如,有的同志认为历史题材的创作“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给人以历史知识”(季

    1979年05期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3 ]
  • 大珠小珠落玉盘——评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兼谈报告文学的创作

    林草思;

    <正> 徐迟同志的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是近年来深受谈者欢迎的力作。它是一只报春的鸟,一束迎春的花,给我们报告了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粉碎“四人帮”以后,抓纲治国,科学文化和文学艺术的春天真正来到了! 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反映了社会主义建没事业中的各路英雄。如果说陈景润摘取的是数学皇冠上的明珠,那么,李四光、蔡希陶、周培源等人都摘取了不同学科的璀灿夺目的明珠。如果说《哥德巴赫猜想》是报告文学中的闪闪发光的明珠,那么,《地质之

    1979年05期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1 ]
  • 试谈王愿坚的短篇小说

    陈绍华;

    <正> 王愿坚的短篇创作有着鲜明的特色。他从开始文学生涯时起,就一直在革命前辈精神光辉照耀下,迈着坚实的步伐,努力去开掘、探求这些宝贵的财富,用来滋养、哺育革命的后代;而作家的创作活动,也随着对革命前辈们的斗争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深入探索,在不断的发展中显露出自己独异的色彩。这里简略地来考察一下作家的刨作发展历程。一王愿坚初期的短篇,有着强烈的激动人心的敝事性。王愿坚短篇故事性强,首先因为他的作品选取的都是反映革命斗争生活的题材。作家初

    1979年05期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3 ]
  • “活的传单”——重读公刘的《在北方》

    欧阳茂森;徐绍仲;

    <正> 《在北方》是一九五七年九月出版的一部抒情短诗集(其中只有两首长一些,并带点叙事性),收集了诗人公刘从一九五五年到一九五七年初写的一部分诗作,除《代序》外,共五十首。这些诗有的在当时见于报刊后,就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赞扬;有的则在诗集出版后不久,受到了一些人的非议和指责。今天,我们拂去历史的灰尘,重新翻闻一下这本搁置了二十多年的诗集,耳边好象仍然有支号角在吹,眼前仿佛仍然有面战旗在飘。因此觉得,过去对它的某些非议和指责,显然是没有多少道理的,反倒认为,它具有某些新诗所难以见到

    1979年05期 72-7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9 ]
  • 漫谈《绿》的艺术手法

    曹增渝;

    <正> 绿,是自然界极为常见的一种色彩,同时,又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色彩。一株绿草,能使人从风雪严寒中窥见春天的消息;一树绿荫,能教在沙漠中长途跋涉、干渴欲死的旅人,重新唤起生的意志;甚至一个普普通通的“绿”字,也曾经把王安石极平常的一句诗点化为千古名句。然而,要具体地用文字再现这种颜色的可爱之处,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这样爱读朱自清的《绿》这篇精致玲珑的散文。朱自清(一八九八——一九四八),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和散文作家。他的散文名篇

    1979年05期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5 ]
  • 高风亮节的群松赞——《松树的风格》试析

    陆茂昌;章以奋;

    <正> 陶铸同志在1959年1月写的《松树的风格》,是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作者浓墨描绘的松树形象是前无古人的。古人把“亭亭凌霜雪”的长松,比作“受屈不改心”的君子,把“独立自萧(风瑟) ”的南山松,推崇为孤直清高的封建节操。但《松树的风格》却推陈出新,另有一番新境界。它通过松树形象的描绘,赞美群松,歌颂千百万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鼓励我们要象松树那样,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为人民的利益,粉身碎骨,在所不惜,为革命的事业,坚定不移,刚正不阿,永远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它是宣传马列

    1979年05期 82-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9 ]
  • 试析《长江三日》的艺术结构

    贾锦福;

    <正> 刘白羽同志的散文《长江三日》,是一篇既有炙人的激情、飞腾的想象,又有隽永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的优秀散文。它不仅展现了长江两岸千姿万态的绮丽风光,歌颂了祖国的壮美山河,而且还寄寓了这样一条深刻的哲理:“多么灿烂”的“新世界”,正是经过艰难曲折的斗争换取的。就是今天我们读了,也会使我们联想到实现祖同“四化”的“灿烂”前景,同样需要我们去付出艰巨的劳动。为了发掘和开拓本文的思想内容,不能不分析它的艺术结构。首先,看看这不容割裂的

    1979年05期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2 ]
  • 如日之升的祖国——简析《泰山极顶》的主题思想

    李才远;

    <正> 一九五九年九月二十八日的《人民日报》上,刊登着杨朔同志的一篇优美的散文。这就是立意高远、曲折动人、深受读者喜爱的《泰山极顶》。二十年前,当全国各族人民,正满怀激情,欢欣鼓舞地迎接建国十周年大庆的时候,杨朔同志用他那支饱含着浓烈感情的多彩的笔,通过对泰山自然景物、名胜古迹,特别是社会主义时代最新景象的生动描绘,热情洋溢地歌颂了“如日之升”的社会主义祖国,含蓄而深沉地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无限热爱与赞美之情。

    1979年05期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