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学刊

QILU JOURNAL

  • 周恩来同志与在山东的五四运动

    余世诚;

    <正> 五四运动的直接起因是山东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九一九年,英、美、法、日等战胜国在巴黎召开了分赃的“和平会议”。作为“战胜国”的一员,中国也派代表出席。但是,在拟定和约时,帝国主义列强不仅不理会中国提出取消“二十一条”的合理要求,反而把德国从我山东抢夺的特权让给日本帝国主义,使日本侵占我山东合法化;而北洋军阀卖国政府竞准备签字认之。这就引起了受十月革命影响而开始觉醒的全中国人民的极大愤

    1979年03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9 ]
  • 试论周恩来同志对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贡献

    李思德;

    <正> 敬爱的周恩来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献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早在一九一九年,他就积极投身于五四革命运动,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进行了英勇无畏、毫不妥协的斗争。在五四运动的暴风雨中,他认真研究、热情宣传马克思主义,积极筹办进步刊物,组织革命团体。他写了很多战斗性很强的评论文章和报道,及时指导运动的健康发展,他不愧是五四运动卓越的领导人之一。五四新文学运动是五四运动的重要一翼,是五四文化革命的主要内

    1979年03期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6 ]
  • 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初期的历史观

    吕明灼;

    <正> 马克思说过:“现代历史著述方面的一切真正进步,都是当历史学家从政治形式的外表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深处时才取得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二卷第450页)研究历史只有和研究现状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历史研究为现实革命斗争服务的作用,也才能使历史研究本身具有生命力。新文化运动初期的李大钊,就是力图这样作用的。他在这一时期,以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战斗精神,以历史作为一种有力武器,向封建专制主义、特别是向袁世

    1979年03期 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8 ]
  • 略论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刘蔚华;李克山;

    <正> 华国锋同志指出:“要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自觉利用价值规律。”这对我国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关于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问题,在我国经济战线和理论界存在着很大分歧。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四人帮”在理论和实践上把这个问题搞得极端混乱,动辄诬人以“复辟资本主义”的罪名,致使这个领域完全变成了“禁区”。当前,要肃清“四人帮”的流毒,根本改变

    1979年03期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2 ]
  • 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中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论述——读书笔记

    张红旗;

    <正>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著作中,就已经论证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论证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必然性。尽管这个时期的论述,远不如他们后期著作中的论述成熟完备,但毕竟是后期系统学说的起点。因此,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早期著作中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对于我们完整准确地领会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科学理论,是大有稗益的。

    1979年03期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4 ]
  • 论東王楊秀清

    魏文华;

    <正> 东王杨秀清,是太平天国革命中仅次于洪秀全的第二号人物,受到太平天国军民的普遍爱戴与尊崇。在南京地区流传的一首民歌说:“洪、杨到,百姓笑,白发公公放鞭炮,三岁孩童扶马鞍,乡里大哥吹号角”。这种把“洪杨”并列的民歌,已收集了十五首之多。太平天国把丙辰七月二十七日东王杨秀清去世这一天,定为国家祭日——“东升节”,也说明太平天国君臣军民对他的深沉怀念。

    1979年03期 3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4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1 ]
  •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者反对国家主义派的斗争(续)

    韩凌轩;

    <正> (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家主义派除了疯狂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项革命运动之外,还大量创办、出版国家主义的书报、刊物,宣扬国家主义谬论,反对马克思主义。在刊物方面,除其机关报《醒狮周报》之外,还有巴黎的《先声周报》,广州的《狮声》、《独一》旬刊,纽约的《侨声日报》,北京的《新国家》、《国魂》周刊,南京的《国光》旬刊,宁波的《爱国青年》,天津的《先导周报》,重庆的《救国青年》,开封的《光华旬刊》,

    1979年03期 4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6 ]
  • 鲁迅谈“删”

    唐再兴;

    <正> 写作,是一项十分细致、艰苦的工作。文章初稿写出,这仅是毛胚,没有成为成品,还需要进行一道严格的审察加工的过程。而“删”,就是这加工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所谓“删”,犹如园丁对花草树木的整枝理叶一般,对文章进行去芜留菁,去伪存真,剔除浮词,挤干水份的加工提高。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极为重视文章修改、出版过程中的“删”的工作。他不仅对于“删”的正反两方面的重要性作过多方面的深列的阐述,而且

    1979年03期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9 ]
  • 鲁迅和叶紫

    查国华;蒋心焕;

    <正> 在鲁迅一生中,有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培育文艺青年的工作上。特别是后期,对那些愿意革命和进步的青年作家,他总是象一个最忠于职守的园丁那样,顶着严霜酷暑,呕心沥血,辛勤灌溉。鲁迅对青年革命作家叶紫的培育,便是他在这方面工作的一部分。鲁迅和叶紫,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活经历。叶紫刚刚开始文学创作活动的时候,才不过二十二岁。而鲁迅,却已经在人生的道路上经过了五十四个冬春。战斗和时代,把这两位经历不同、年龄不同的革命作家,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他们并肩战斗的时间,只不过两年多一点,但在斗争中所结下的革命情谊却是令人久久难忘的。

    1979年03期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8 ]
  • 论梁生宝形象的塑造(下)——《柳青研究》之一

    徐文斗;孔范今;

    <正> 三按照艺术创造的法则,人物的思想品德、性格特征,只有在矛盾冲突中才能更充分地展现出来。塑造英雄人物,更是如此。但是,怎样才算在矛盾冲突中写英雄,怎样才算斗争,却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梁生宝形象的塑造,在这方面也是有显著特色的。艺术冲突是生活冲突的反映。和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一样,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矛盾。在这无穷无尽的矛盾运动中,斗争是绝对的,而斗争的形式则是相对的。在

    1979年03期 59-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7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8 ]
  • 论《桃花源记》

    吴云;

    <正>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及诗,下同),在刊物上多年不被提及了。“四人帮”倒台后,人们又提起它。但是到底应该如何评价这篇作品,从近年来发表的几篇文章来看,仍有分歧。本文仅就《桃花源记》的产生和它的社会意义及其对后代影响等问题,做一点探讨。 (一) 《桃花源记》尽管用浪漫主义手法写了一个世上乌有的桃花源,但实际上它是东晋现实的产物。东晋王朝在失陷了中原,偏安江左后,腐朽的统治阶级集团不顾人民死活,仍在进

    1979年03期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1 ]
  • 杜甫奔凤翔

    凌迅;

    <正> “忧端齐终南,澒洞掇可掇。”这是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初冬,杜甫由长安回奉先途中,预感浩劫巨祸即将爆发而发出的深深忧叹。诗人的忧叹是有现实根据的。果然十一月安禄山以十五万人反于范阳,十二月,攻占东都洛阳,天宝十五载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六月九日破唐潼关二十万守军,大兵迫临京都长安城下,唐王朝处在岌岌可危之中。此时,一惯骄奢淫逸的唐玄宗惊魂落魄,仓皇出逃;太子李亨窜至灵武,再至彭原、凤翔,即位改元,是为肃宗,维系着唐王朝游丝般的命运,在这“地轴为之翻,百川皆乱流”(《晦日寻崔戢李封》)的危亡时代,杜甫

    1979年03期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6 ]
  • 《国殤》简析

    姜光斗;

    <正> 《国殇》是一首祭歌,也是一首颂扬为祖国而捐躯的英烈们的崇高品德的赞歌。作者屈原认为,光荣地为祖国而死是最高的美德(屈原自沉于汨罗以及他在《离骚》与《九章》中一再提到要效法死于国事的先哲彭咸)。因此,在他看来,为国献身的英灵,应跟天神、地祗一样享受最隆重的祭祀。把国殇摆在天神、地祗一样崇高的位置上,恐怕是屈原的首倡吧?这是跟他在别的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完全一致的。

    1979年03期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4 ]
  • 王之渙与《登鹳雀楼》

    乔长阜;黄志洪;

    <正> 在名家辈出的唐代诗人中,王之涣是一位享有盛名的盛唐诗人;在百花争艳的唐代诗苑中,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关于王之涣的生平,新旧唐书无传,《唐才子传》等也“语焉不详”。直到近代《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尉太原王君墓志铭并序》碑出土后,才确知他:“字季凌,本家晋阳”(今山西太原),后“徒绛郡”(今山西省新绛县)。唐武则天垂拱四年(688年)生于一个官僚

    1979年03期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 ]
  • 谈鲁迅的散文诗《雪》

    曲辰;

    <正> 一九二五年初,鲁迅写过一篇《雪》,后来收在他的散文诗集《野草》一书中。《野草》大概是鲁迅著作中最难懂的一部,那原因主要在于其中的文章“大抵仅仅是随时的小感想。因为那时难于直说,所以有时措词就很含糊了……”(《二心集·〈野草〉英文译本序》)今天的读者特别是青年学生感到索解为难,是难免的。除了当时险恶的政治环

    1979年03期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0 ]
  • 《泰山极顶》的艺术特色

    邓星雨;

    <正> 杨朔同志的《泰山极顶》,象迎着朝阳、彩屏绽开的孔雀,令人目注神驰、赞叹不已。它是代表杨朔散文风格的优秀作品,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很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非凡的立意、精巧的构思是《泰山极顶》的艺术特色之一。散文特别讲究立意。散文的立意贵在“高”和“新”。“高”,指散文的思想高度、深度,“新”,指散文的革命性、独创性。立意“高”而“新”,散文就有了生命。

    1979年03期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4 ]
  • 下载本期数据